咪蒙被封禁背后:微信严打违规账号
咪蒙被封禁背后:微信严打违规账号
近日,咪蒙等新媒体账号因违规言论被封禁的消息成为行业焦点。微信官方也宣布已对4万多个涉及色情暴力、低俗、夸大误导等内容的账号进行封禁处理。这一系列举措表明,国家有关部门和平台正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力度,以维护网络生态安全。对于新媒体从业者来说,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继续运营,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咪蒙被封禁:违规内容引发的连锁反应
2019年1月29日,咪蒙公司旗下公众号发布的一篇《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刷爆朋友圈。文章讲述了一位寒门出身的优秀学生,高考考了市理科状元,大学期间辛劳打工为妹妹攒钱读大学,但因胃癌去世,同时有文章作者对理想、亲情友情和社会的深入思考。起初,无数人在朋友圈转发,喝下了这碗“鸡汤”,被文章中的主人公感动得热泪盈眶。该篇文章迅速收获“十万加”阅读。
次日,很多人又惊讶地发现,这篇文章被微信屏蔽了,原因是“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同时,这篇文章被不少网友扒皮,发现文章存在诸多疑点,内容疑似虚构。当年2月1日,咪蒙团队在微博上发表道歉信,称咪蒙微信公众号停更2个月、咪蒙微博永久关停。2月21日,咪蒙微信公众账号显示注销,同时微博、头条、知乎、等各大内容平台纷纷宣布封禁咪蒙公司旗下相关账号。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网对咪蒙的口诛笔伐。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张涛甫公开批评咪蒙的“带毒营销”。直指她的“毒”性,集中在三个方面:倾斜的“三观”、非理性、话语暴力。容易让人产生堕落的快感,在下沉中失去正确的价值方位。有媒体评论《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称文章漏洞百出,炮制造假痕迹明显,奈何风靡横行。从标题党到炮制文,卖惨卖焦虑容易,但无节操刷流量只会消耗注意力资源,稀释社会信心。
微信重拳出击:4万多个违规账号被清理
近期,微信平台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账号清理行动。据统计,已有4万多个涉及色情暴力、低俗、夸大误导等内容的账号被封禁处理。此次整治行动是国家网信办“清朗”专项行动的一部分,旨在规范网络环境和新闻信息服务秩序。
微信平台表示,此次整治行动重点打击以下几类违规行为:
- 传播色情暴力内容:包括色情网站链接、暴力血腥视频等
- 发布低俗信息:如软色情图片、低俗段子等
- 违规营销:夸大其词、虚假宣传等误导性内容
- 仿冒诈骗:假冒官方机构、名人等进行诈骗活动
“清朗”行动: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此次整治行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国家网信办“清朗”专项行动的一部分。该行动自2025年1月启动,为期一个月,重点整治春节期间网民常用的平台环节和服务类型,集中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生态问题。
“清朗”行动重点整治以下6方面问题:
- 挑起极端对立问题:包括借春节晚会、春节档影视作品等话题挑起互撕谩骂,恶意丑化攻击春节民风民俗等
- 炮制不实信息:如利用年终盘点、返乡见闻等形式编造不实内容,传播涉公共政策、社会民生等谣言信息
- 宣扬低俗恶俗:炒作明星艺人绯闻隐私,发布低俗擦边内容,开展恶俗直播PK等
- 鼓吹不良文化:展示炫富斗富、铺张浪费等内容,宣扬封建迷信
- 违法活动引流:网络诈骗、色情赌博等违法活动
- 侵害消费者权益:大数据“杀熟”、价格欺诈等
行业启示:合规运营是新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咪蒙被封禁事件以及微信此次大规模整治行动,给整个新媒体行业敲响了警钟。在追求流量和商业利益的同时,新媒体从业者必须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违法违规行为整治,大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对于新媒体从业者来说,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继续运营,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需要平台加强内容审核和管理,更需要内容创作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共同维护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此次整治行动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任何违规行为都将受到应有的处罚。对于新媒体从业者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在合规的前提下运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为社会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