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仁斌谈医院如何构建大公共卫生体系
徐仁斌谈医院如何构建大公共卫生体系
近日,在某医院2024年工作会议上,院长徐仁斌提出构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五点要求,为医院参与公共卫生管理指明了方向。这一战略不仅关乎医院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大公共卫生体系:内涵与意义
大公共卫生体系,这一概念超越了传统的预防医学范畴,涵盖了卫生经济、工程学、法学等多学科领域。它强调政府和社会各界为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所采取的群体性策略与措施,涉及疾病预防、健康保护、健康促进和公共安全四大核心内涵。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雅特聘教授李立明指出,公共卫生是关系大卫生、大健康的大学科,需要多学科支撑、证据共享,以社会学为理论基础,关注卫生公平性、卫生政策、环境影响,并在政府的主导和法律法规的保障下形成公共政策,以谋求长期的根本性的健康收益。
五点要求:构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实践路径
徐仁斌院长提出的五点要求,为医院参与公共卫生管理提供了具体指导。
树立大公共卫生理念,推进医防融合
医院需要打破传统思维,将公共卫生工作融入日常医疗服务中。通过建立医防融合的工作机制,实现临床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无缝对接。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公共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协调院内各科室的公共卫生工作,推动医疗资源与公共卫生资源的整合。
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发现整改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问题反馈机制,鼓励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和报告公共卫生隐患。通过定期开展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策略。同时,加强与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的沟通协作,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
加强科普宣传与社区合作
医院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利用新媒体等方式,普及公共卫生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同时,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聚焦高质量发展任务
医院应将公共卫生工作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通过数据分析和绩效评估,不断完善公共卫生管理系统,确保各项工作指标的达成。同时,加大公共卫生领域的科研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
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
公共卫生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医院应积极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合作,形成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
创新实践:医院参与公共卫生管理的新模式
在构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实践中,一些医院已经探索出成功的经验。例如,胶州市胶北街道北关卫生院通过医防融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创新模式,有效提升了慢病管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北关卫生院围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发展指导意见,积极探索医防融合工作新模式,通过“队伍融、服务融、技术融、信息融”,打破临床与公卫“两张皮”现象,不断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有序融合,构建“医防融合”的整合型医疗健康服务新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与健康服务。所推行的专家下沉三级诊疗服务、阵地加体系建设、重点人群管理等服务举措取得显著成绩。
在具体实践中,北关卫生院注重打造老年人与慢病人群健康驿站,将临床各科门诊资源融入医防融合管理,进一步促进门诊医师运用专科优势面对面进行全方位健康指导及临床治疗干预。作为糖尿病筛查试点单位,引进家庭医生暨智慧医疗项目,配备智慧医疗一体机、糖尿病并发症筛查设备、家用健康监测设备,让重点人群主动参与,家庭医生和个人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提供24小时服务电话,不断提高家庭医生服务主动性。
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北关卫生院取得了显著成效。慢病管控水平明显提高,胶北办事处北关辖区慢病患者控制率、检测率、规范管理率均有明显提升。目前累计新纳入管理的高血压患者168人、糖尿病患者92人,巡诊共23次、诊疗人次共512次,居民健康基本档案新建362份、转档成功56份。慢病筛防与长效管理系统扫码普筛380人次、健康监测累计总人次1278人次、H8设备发放54人。同时,经过三次选拔,共吸纳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员25名,参加线上线下培训13次,两次在市级培训中进行经验交流,团队成员均能熟练操作神经、血管、眼底镜等筛查设备,受到管理对象好评。此外,北关卫生院医防融合管理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认可,就诊量明显提升,病人延伸至区域内外。2023年获得“综合考核优秀单位”“医疗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公共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深化医改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构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必要性与前景
构建大公共卫生体系,是应对当前公共卫生挑战的必然选择。面对传染病威胁、慢性病负担、精神健康问题等多重挑战,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
徐仁斌院长提出的五点要求,为医院参与公共卫生管理提供了清晰的路径。通过树立大公共卫生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科普宣传与社区合作、聚焦高质量发展任务、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医院将在构建大公共卫生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