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煤炭三角区的绿色转型新路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煤炭三角区的绿色转型新路径

引用
人民网
9
来源
1.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10/15/content_26085586.htm
2.
https://m.sohu.com/a/816415875_100108650/?pvid=000115_3w_a
3.
https://www.nbd.com.cn/articles/2024-10-17/3593356.html
4.
http://paper.ce.cn/pc/content/202502/05/content_308475.html
5.
https://m.sohu.com/a/843407516_121822479/?pvid=000115_3w_a
6.
https://www.ndrc.gov.cn/xwdt/tzgg/202404/t20240403_1365475.html
7.
http://www.cciced.net/xwzx/ghhdt/202406/t20240613_133225.html
8.
https://m.book118.com/html/2025/0102/6205215232011020.shtm
9.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4/content_6943622.htm

“煤炭三角区”横跨内蒙古、宁夏、陕西和山西四省区,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煤炭能源聚集区之一。这片区域不仅煤炭资源丰富,还蕴含着巨大的新能源发展潜力。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煤炭三角区正积极探索绿色转型新路径,为全国乃至全球传统能源地区的低碳转型提供宝贵经验。

01

煤炭三角区:能源转型的关键区域

煤炭三角区的煤炭产量占全国74.4%,全球40%,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这片传统能源基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

02

绿色转型:政策引领与创新实践

为推动煤炭三角区的绿色转型,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设立了“中国传统能源地区低碳转型研究项目”,首次提出“煤炭三角区”概念,并提出多项政策建议:

  • 建立煤炭三角区低碳转型国家级协调机制
  • 成立煤炭三角区低碳转型领导小组
  • 制定鼓励新能源发电的优惠政策
  • 设立煤炭三角区低碳转型基金

在政策引导下,煤炭三角区的新能源发展呈现出蓬勃态势。据统计,2023年四省区的风电装机占比达28%,太阳能装机占比达15%。预计到2025年,太阳能装机量将达到1.1亿千瓦,风电装机量将达到1.5亿千瓦。

03

创新示范:零碳产业园的探索

鄂尔多斯市率先建设零碳产业园,探索局域微电网下零碳电力供给模式。蒙西电网同意配套新能源项目直接接入园区配电网,并在电网侧建设增量配电网,实现大规模绿电直供。通过发展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等多种形式清洁能源,满足园区能源需求。

榆林市则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氢能产业。2020年,中国西部氢谷(榆林)氢能产业园开工建设。2022年,由多家企业共同出资的陕西氢能产业发展公司落地榆林。2023年,榆林开始举办西部氢能博览会。

04

技术突破与资金支持

为破解转型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煤炭三角区积极布局关键技术研发。重点支持绿氢与储能技术、新型现代煤化工技术、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等。同时,设立煤炭三角区低碳转型基金,采取“政府引导基金+风险投资/股权投资机构+企业投资者”的混合融资模式,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资金支持。

05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转型步伐加快,但煤炭三角区仍面临诸多挑战:

  • “碳锁定效应”显著,煤炭部门GDP增量贡献达45%
  • 产业结构单一,转型难度大
  • 资金和技术支持需求大
  • 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偏低
06

展望未来:从“黑色能源”到“绿色能源”

煤炭三角区的绿色转型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前景可期。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和产业优化,这片传统能源基地正逐步实现从“黑色能源”到“绿色能源”的转变。这一转型不仅关乎区域发展,更将为全国乃至全球传统能源地区的低碳转型提供宝贵经验。

07

结语

煤炭三角区的绿色转型是一场深刻的系统变革,涉及能源、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这片传统能源基地正逐步实现从“黑色能源”到“绿色能源”的转变,为全球传统能源地区的低碳转型提供宝贵经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