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艺术三绝:酥油花、壁画和堆绣
塔尔寺艺术三绝:酥油花、壁画和堆绣
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有一座历经600多年沧桑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重要寺院——塔尔寺。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不仅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更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其独特的宗教地位、精湛的艺术成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信徒和游客纷至沓来。
酥油花:指尖上的艺术
酥油花是塔尔寺最为著名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制作工艺复杂精细,堪称一绝。每年的佛事活动中,僧人们都会用酥油制作各种佛像和花卉,供信徒们观赏和祈福。酥油花的制作过程极为艰辛,为了防止酥油因手温而融化变形,艺僧们需要在零摄氏度的作坊里工作,身边放置冰水以随时冷却双手。这种独特的制作工艺,体现了藏族工匠的精湛技艺和虔诚之心。
酥油花最早产生于西藏苯教,1409年,宗喀巴大师首次在拉萨大昭寺发起祈愿大法会时,组织制作了大型立体人物群像的酥油花供奉于佛前。此后,酥油花传入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在此相沿席成习。清代的时候,塔尔寺有专门的酥油花塑作机构,酥油花远近闻名,民国时候也有文人对塔尔寺酥油花灯进行记述。1958年后酥油花制作停止,20世纪80年代恢复酥油花制作。20世纪90年代塔尔寺修建了酥油花展馆,塔尔寺酥油花并在多地展出。2017年塔尔寺挑选青年艺僧,培养酥油花的后继人才。
塔尔寺酥油花是研究历史所需要的最有价值的资料,酥油花灯会是藏民族的文化象征,加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藏民族的文化艺术。2006年塔尔寺酥油花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和2023年,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管理委员会获得“塔尔寺酥油花”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壁画:流动的佛经
塔尔寺的壁画属于典型的喇嘛教宗教绘画,风格上融合了印度和西藏的艺术特色。壁画内容丰富多样,从佛教故事到姻缘传说,再到轮回转世等主题,无不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在大金瓦殿、大经堂等建筑中,巨幅壁画随处可见,每一笔每一画都凝聚着匠人的匠心与虔诚。
塔尔寺壁画的绘制技法精湛,色彩绚丽,构图精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绘制技法精湛,色彩绚丽,构图精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壁画内容丰富,涵盖佛教故事、历史传说、天文历算等,被誉为“青藏高原的大百科全书”。
堆绣:布上的浮雕
堆绣是塔尔寺独有的艺术形式,通过剪裁各色绸缎,堆贴成各种图案,再用彩线绣制而成。堆绣作品色彩鲜艳,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宛如一幅幅精美的布上浮雕。大经堂中悬挂的“十六尊者显神通”和“八仙过海”等堆绣作品,线条流畅,细节精致,充分展示了藏族工艺的精湛。
堆绣的制作流程复杂,需要精湛的工艺技巧。其独特之处在于通过多层次的堆叠和绣制,创造出立体感和浮雕效果。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技艺,也凝结着浓厚的宗教情感和文化内涵。
塔尔寺的“艺术三绝”——酥油花、壁画和堆绣,不仅是宗教艺术品,更是藏族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前来观赏和研究。这些艺术品不仅展示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还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果你有机会前往塔尔寺,一定不要错过这三大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