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在越南为什么失败了?
中文在越南为什么失败了?
越南可能是中南半岛上和中国关系最密切、恩怨最复杂的一个国家。历史上,汉语曾重构了这个国家的文化体系,令其进化出了和方块字极为相像的喃字,越南语语音和文化背景也广受汉语世界的影响。只不过在法国殖民者的主导下,越南逐渐抛弃了使用已久的自有方块字,更别提传承汉字文化了。近年来,越南又兴起了一波学习汉语的热潮,很多青年学生都投身于汉语学习当中,成为了中越交往的桥梁。这种变化是怎么出现的呢?
图注:喃字则是用汉字的形结合越南语的音创造出来的文字(汉越字典《嗣德圣制字学解义歌》)
图注:越南现在虽不写汉字了,但仍保留了毛笔书法的形式(图:图虫创意)
华校:从地下到地上
1885年6月,大清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会见了法国公使巴特纳,双方最终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确定了法国对越南的控制。彼时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并导致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然而,茹费理内阁倒台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法国人反战、爱好和平,而是因为纯粹的战败倒台。此时的法国上下一心,群情激奋,当下就从法属西非征集了两万援军卷土重来,誓要和大清决一死战,一洗茹费理内阁的前耻。清廷得知这一消息后,不得不和法国和谈,并利用当时的普法矛盾,以避免中法矛盾继续扩大化,尽力保住现有成果。
图注:从此越南走向了法化的道路(签署条约后的李鸿章与巴特纳)
其实,法国对越南的实际控制早在前一年顺化王朝投降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
图注:除了北非之外,法国控制的富饶殖民地并不多,在远东拿下了“法属印度支那”,可以说是非常开心
殖民越南之后,法国想把中南半岛东部打造成一个东方的小法兰西,用强硬的手段推行法语和天主教教育,基本清理和打断了越南的文化传承,本土的喃字和作为主要外语的汉语教育均逐步停止,改为法语和拉丁字母转写的越南语教育。
图注:法国人给越南进行了由内而外的“洗礼”不但要造“东方小巴黎”,连信仰和文字都得一并改造了(胡志明市圣母大教堂)
但这并没有彻底阻断越南人学习汉语的机会。滞留当地的华裔仍然在坚持开设汉语学校,主要用来教育子弟和本土的商帮伙计。这种学校,被称为“华校”,是当时一种特殊的民办教育机构。第一所华校的开办者是来自中国福建的帮会,因此也被称为闽漳学校,经常和法国殖民者和后来的日军打游击,持续传播汉文化。
图注:传承了近千年的汉文化,哪能说断就断了的(图:amis-musee-cernuschi.org)
1945年,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越南北部进入了新的社会主义时代。但此时官方仍然不完全支持汉语学习。这是因为中国大陆的解放战争仍未结束,局势尚未明了,国民党政府甚至有越过云南、广西等地进入越南的举动,因此越盟对中国存在强烈的警惕情绪。
不过到了1949年,中国大陆大局已定,新中国在第二年就宣布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力挺这个南方的革命兄弟,才让汉语教育在越南的局面得到了改观。到了60年代,越南中学阶段的汉语教育进入了黄金期,在汉、俄、英、法四门主要外语中,选修汉语的学生数目为第一。
图注:毕竟汉字在越南随处可见对于越南学生而言,汉语的学习有着很好的环境基础(图:图虫创意)
然而在特殊的年代里,当年该国的汉语教学水平并不能高看。首先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学校都只有一两个汉语教师,他们自己的外语水平就比较有限。再加上教具仅限于粉笔和口舌,而且几乎没有中国援助教师以及标准汉语听力条件,学生的实际听力和口语水平相当有限。
图注:大部分懂汉语的老一辈越南人写写汉字还行但会不会念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老人在河内文庙写汉字“禄”)
其次是汉语教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强于技能功能。当时越南学生的汉语课文主要内容都是歌颂中苏越友好关系,以及一些正向宣传教育类的文章。诸如《首都河内》、《我们的胡(志明)伯伯》、《列宁在理发店里》、《董存瑞》、《丝绸之路》这样的课文,在实际的生活场景应用和工作外语培训上,越南中学生几乎无法收获什么。
图注:在胡志明眼里,教育问题与越南的革命事业密切相关但就是这样的汉语教学,也已经是越南民主共和国建国后的黄金时代了。在此后的几十年间,汉语学习甚至成为了在越南讳莫如深的话题
第二个黄金时代
1979年,中越进入战争状态,两国关系急转直下,汉语教学当然也被越南方面全面禁止。在60-70年代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汉语人才梯队,一下子没有了用武之地。很多高校的汉语专业被关停,汉语人才被迫转向其他行业。越南在四面树敌的情况下,经济内向性也更加明显。
图注:友谊关下,两国兵戎相见但闭关锁国注定不会持久。80年代之后,在亚洲四小龙、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等成功案例的影响下,越南终于也开始了自己的革新开放
新开放的越南由于人力廉价、市场未经开发等原因,成为了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已经进入产业转移阶段的国家和地区资本的试验场。
图注:服装和纺织品在越南改革过程中被确定为越南的主要出口项目(图:VNA)
而这些资本的持有者,大多说汉语(当然并非普通话),写汉字。新时期的经济变化,需要越南培养自己的汉语人才,以与发达经济体对接。而到1991年,中越邦交实现了正常化,进入越南的中国投资者也越来越多,对汉语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图注:由河内综合大学和河内师范大学合并而来的河内国家大学是现在越南高素质中文人才培养基地
然而经历了十几年的封禁,越南能够找到的汉语人才,能力也已经相当生疏了,汉语教育水平相当有限。一直到2004年,广西民族学院对越南的汉语教育的一项调查仍然显示,越南中文专业的高级课程,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词汇、中国语言文化等领域的教师非常缺乏。而在大学生实战技能上,《西贡解放日报》中文版副主编则说了这样的话:“现在大学生中文专业水平普遍不高,毕业生到报社找工作,求职书都写不好,错别字连篇……”
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
本世纪初,针对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困难,甚至没有统一实用教材的现状,中国几所大学的对外汉语专家与当地外语教育家合作,编制了越南高校中文专业专用教材和教师参考书。我国教育部、外交部、以及港台的一些机构也曾向当地高校赠送过图书材料,提高现代汉语在越南的普及率。
图注:现在学习汉语的资料和渠道相比以前丰富多了针对越南中文教师职称较低、水平不足的问题,我国也向越南开放了大量教师培训机会。2014年,广西师大还与越南河内大学合作,开办了越南第一所孔子学院,并举办了汉语桥比赛在越南北部的第一场预赛
图注:要学习汉语,那当然得学最地道的(图:中国日报)
图注:胡志明市第十六届外国大学生中文比赛 图:新华社
随着中国成为越南的第一大外贸伙伴,推动汉语在越南的普及,不仅得到了中国方面的支持,也符合越南年轻人就业的实际需求。
图注:泰国孔子学院的中国厨房美食文化节越南学子们表示馋哭了(川菜谁不爱呢 图:壹图网)
但客观来说,尽管越南和汉语圈历史上关系密切,现代两国政府对在越普及汉语也高度重视,越南的汉语普及情况还是没有预期中那么明显。以东南亚的孔子学院为例,泰国目前已经有16家孔子学院,马来西亚已经有2家孔子学院,而且经常举办活动,影响力在当地属于全国级别。而在越南,孔子学院的影响力只在首都河内,甚至只在河内大学内部。
越南学者胡得国英认为,这可能和两国在海域问题上的摩擦有关系,越南决策层对汉语的普及仍然有顾虑,导致官方汉语机构进展困难。
图注:汉语水平考试6级要求5000词汇以上汉语材料的缺乏也是一个问题。刚才提到的《西贡解放日报》中文版是越南唯一一家汉语纸媒,但这份报纸是用繁体中文出版的,和学习简体中文的现代学生阅读习惯不符,并没有起到参考材料的作用
图注:有不少越南人在日本工作或是留学越南甚至还将日语纳入了小学课程(岘港举行的越南-日本文化节 图:VNS)
汉语在越南的普及,仍然充满挑战。随着中国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增多,作为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汉语,受关注度也在不自觉拓展。而中南半岛上的邻居们,在历史上就广受汉文化圈的影响,今日又与中国交往甚密,作为汉语国际化的第一站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