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田明教授教你如何缓解情绪性高血压
周田明教授教你如何缓解情绪性高血压
近年来,高血压已悄然年轻化,且发病率居高不下。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高达2.45亿,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7.9%。在众多高血压患者中,有一种特殊类型——情绪性高血压,它与我们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
情绪与血压的"爱恨情仇"
情绪性高血压,顾名思义,就是由不良情绪引发的高血压。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时,大脑会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导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从而引起血压升高。长期如此,就会形成持续性的高血压。
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患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人的1.5倍,而高血压患者中抑郁的发生率也较普通人群高15%-50%。这种双向关联性说明,情绪与血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周田明教授的五大应对策略
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的周田明教授,针对情绪性高血压提出了五大应对策略,帮助患者有效管理血压。
1. 认知调整:转变思维模式
首先,要学会识别和接纳自己的情绪,认识到压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通过正面思考、积极心态的培养,将压力视为成长和进步的动力,而非负担。
2. 放松训练:身心的宁静港湾
周教授推荐了一系列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法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身体的紧张度,帮助身心达到一种宁静平和的状态。
3. 规律运动:身体的天然降压药
适量的运动是缓解压力、降低血压的有效手段。无论是散步、慢跑、瑜伽还是游泳,都能促进血液循环,释放内啡肽等愉悦激素,改善情绪状态。
4. 健康饮食:营养均衡是关键
均衡的饮食对于情绪稳定和血压控制同样重要。减少盐分摄入,增加富含钾、镁等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有助于降低血压。同时,避免过度依赖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性物质,以免加重情绪波动。
5. 社交支持:情感的温暖港湾
与家人、朋友或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彼此的感受和困扰,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减轻孤独感和压力感。
实用建议:从生活细节入手
除了上述五大策略,周田明教授还建议从以下几个生活细节入手,全面管理情绪性高血压:
合理膳食
多摄入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食物,尽量不要吃油炸、烧烤类食物,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矿物质的食物。肠胃舒服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情,而且低盐饮食本身可以降低血压。
戒烟限酒
吸烟、饮酒本身就有害健康。对于情绪容易波动的人来说,吸烟只能带来短暂的欢愉,借酒也不能消愁。吸烟、饮酒本身也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情。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在户外运动时,呼吸新鲜空气,身体出出汗,情绪会更加积极。如果没有办法规律地运动,尽可能在工作的间隙活动一下,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也能让精神处于放松状态。
良好作息
熬夜和过度劳累会让心情更加糟糕,不如给自己设置一个固定上床休息的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质量好了,血压也会降下去。如果有睡眠时打鼾的情况,需要到呼吸科或睡眠科就诊,因为严重的鼾症也会引起高血压。
专业帮助:及时寻求支持
当情绪问题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时,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专业的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压力,调整情绪状态。
情绪性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降压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将情绪及时恢复正常。保持良好快乐的心境不可或缺,它甚至可以抵御很多内外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大家凡事要看开一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调整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