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技创新赋能,安徽水果产业加速崛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技创新赋能,安徽水果产业加速崛起

引用
证券时报网
9
来源
1.
https://stcn.com/article/detail/1345245.html
2.
http://ah.people.com.cn/n2/2024/1106/c227131-41032644.html
3.
https://www.qj.gov.cn/html/2024/xqdt2_1009/269628.html
4.
https://www.fujian.gov.cn/zwgk/ztzl/yqfk/skjn/detail.htm?id=c1a44918-05ce-4c7a-ae45-de931aec9d7e&type=0&SearchWord=
5.
http://www.agri.cn/sj/scdt/202404/t20240422_8626682.htm
6.
http://www.news.cn/legal/20250129/5993ac9d0897489fad19aa8aef3021fd/c.html
7.
https://www.ciplawyer.cn/articles/154756.html
8.
http://ah.news.cn/20240511/054f4abbd92c493a9c63bcde4ed2a716/c.html
9.
https://www.shifair.com/informationDetails/266011.html

金秋时节,安徽砀山的百万余亩梨园迎来丰收。2023年,这个被誉为“世界梨都”的小城,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梨产量达100.8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43.2亿元。从传统的农业种植到如今的数字化全产业链发展,砀山酥梨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成为安徽水果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01

安徽水果产业:千亿产值的宏伟蓝图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果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根据全省果树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的信息,到2030年,安徽将建设5个果树生产片区,综合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目前,砀山梨作为传统特产果树优势明显,而六安脆桃、怀宁蓝莓等新兴品牌也在迅速崛起,为打造农业强省贡献了重要力量。

02

砀山酥梨:数字化转型引领产业升级

在砀山酥梨的发源地良梨镇,果农们正忙着采收、分拣酥梨。砀山县农业农村局酥梨研究院副院长王学良介绍:“砀山县拥有近百万亩连片果园,百年以上老梨树留存6万余株,大多在这片区域。”

近年来,砀山县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果园和农业产业互联网建设。已打造万余亩数字果园,完成智能灌溉、防霜冻、低温预警、田间水肥管理等智慧管控模型,果园“天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与监测工程有效运行,为果树种植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在先进设备方面,砀山县引入了无人驾驶植保机、开沟机、割草机、枝条粉碎机、靶向喷药机等智能设备。此外,还积极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和蜂机协同授粉等新技术应用。通过太阳能杀虫灯、可降解粘虫板、桔小实蝇诱捕器等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全了县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80%以上,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03

怀宁蓝莓: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蝶变

在安庆市怀宁县,一颗颗小小的蓝莓正在科技的助力下,演绎着从“小果子”到“大产业”的精彩蝶变。走进怀宁县安徽波波果业有限公司的蓝莓种植基地,各种“黑科技”让人眼前一亮。不同于传统种植方式,基地内的蓝莓均采用盆栽的方式在智能温室大棚内生长。智能温室大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对蓝莓生长环境的精准监测和智能调控。

“现在只需要1个人、1部手机就能管理几十亩蓝莓基地。”安徽波波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金龙感言,有了科技助力,种田更省心省力。当地露天种植的蓝莓普遍在五月上市,但刘金龙大棚内的蓝莓三月便能成熟上市,产量也比传统种植方式翻一番。

“有了智能化的种植方式,每一盆蓝莓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营养,口感也更好了。”刘金龙说。如今,和蓝莓打了十几年交道的刘金龙正计划着逐步把公司的露天种植基地全部升级为智能温室大棚基地。

“这种智能温室大棚是未来的趋势,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试点工作,后期逐步在全县推广。”怀宁县蓝莓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曹良元介绍,怀宁县不断做强蓝莓产业科技支撑,除了同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展开合作,还建立了“科技特派员+”机制,指导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走进位于怀宁县的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南综合试验站,培育间内上百个各式各样的玻璃瓶让人眼花缭乱。“蓝莓产业要想发展好,良种至关重要。经过科研攻关,我们培育出多个早熟、质优、价高的优良品种,助力当地蓝莓产业经营主体致富增收。”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南综合试验站副站长卢秀兵说。

怀宁蓝莓的“科技范”不仅显现在品种培育和种植环节,在深加工环节,怀宁也走在前列。2022年11月,国内首个“蓝美1号”蓝莓花色苷提取生产线在怀宁县蓝莓产业园正式投产。“蓝莓花色苷在食品、保健品、药品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安徽蓝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俊介绍,公司的蓝莓花色苷提取生产线提取效率和提取纯度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满产的话,每年可以消耗近3万吨蓝莓鲜果,产值达7.2亿元,辐射带动3万余亩蓝莓种植和2000余人就业增收。”许俊说。同样积极探索新赛道、闯荡新蓝海的还有安徽独秀山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该公司的精深加工车间,一箱箱新鲜蓝莓果经过生产线,摇身一变,成了蓝莓酵素、蓝莓果醋、蓝莓酒……

安徽独秀山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产品展示。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鲜果的销售周期有限,深加工才是王道!不仅延长了产业链还提升了附加值。公司现已开发出5大系列、20多个深加工产品。”安徽独秀山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经理汪百根说。像安徽蓝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独秀山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一样从事蓝莓深加工的优质企业,在怀宁县并不鲜见。

近年来,怀宁持续推动科技赋能蓝莓全产业链发展,建成集冷链、仓储、分拣、深加工、交易为一体的蓝莓产业园,现有蓝莓精深加工项目10个,总投资20.55亿元,开发蓝莓系列产品30多种,蓝莓深加工年处理能力达7万吨。在科技的助力下,近些年怀宁的蓝莓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据了解,2024年,怀宁全县蓝莓种植面积达9万亩,挂果面积6万亩,鲜果产量3.6万吨,综合产值将突破75亿元。“按照规划,到2025年怀宁县将实现蓝莓种植面积超10万亩、深加工能力达10万吨,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曹良元说。

从砀山酥梨到怀宁蓝莓,安徽水果产业正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未来,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持续提升,安徽水果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