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守护者的典范
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守护者的典范
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横跨泾川县和崆峒区,总面积达3.1万公顷,是黄土高原上重要的生态屏障。这里不仅拥有独特的丹崖地貌和茂密的森林植被,还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近年来,保护区通过建立四级保护管理体系、强化资源监管以及实施多项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了偷挖乱采等违法行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保护措施:多管齐下守护生态
保护区建立了“管理局-保护站-资源管护点-管护员”四级保护管理体系,实现了对保护区的全方位、网格化管理。同时,通过实施“清风行动2024”等专项行动,严厉查处了一批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和非法贸易的违法犯罪案件,有效震慑了违法行为。
在森林防火方面,保护区采取了多项措施:工作人员深入林区,通过挨家挨户走访交流、发放防火宣传资料、讲解用火防火知识、悬挂森林防火条幅、主要路段巡逻、重点路口值守等形式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同时按照“8311”工作机制要求,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工作人员对林区边缘、田埂地块、输电线路沿线、墓地、庙宇等重点区域,以及特殊人群活动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排查登记,切实落实落细网格化管护措施。
生态改善:黄土高原上的绿色屏障
通过持续的生态保护工作,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这里不仅成为了众多野生动物的安居之所,也为维护黄土高原的生态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临挑战:保护与发展需平衡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保护区仍面临一些挑战。随着春节日益临近,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踏上返乡之路,人员流动愈发频繁,传统祭祀活动也迎来高峰期。为有效防范森林火灾,确保林区安全,后河保护站联合崆峒山大景区森林资源管理所召开会议,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当前森林防火工作,并开展了森林防火宣传及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此外,保护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市场监管,斩断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链。同时,资金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也是制约保护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未来展望: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面对挑战,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为保护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创新文旅产品供给、培育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等措施,保护区有望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工作不仅关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更关系到黄土高原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其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其他自然保护区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未来,随着保护措施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片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将更加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