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滑坡救援第三天:生命探测仪助力,多方力量协同作战
筠连滑坡救援第三天:生命探测仪助力,多方力量协同作战
2月10日,四川筠连沐爱镇金坪村山体滑坡救援进入第三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滑坡现场,救援队伍早已整装待发,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行动正在紧张进行。
科技助力:生命探测仪显神威
“按照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消防救援队伍和机械工程队伍以及专职安全员共同协作,在5个区域开展现场搜救,还配备了生命探测仪等各类专业救援装备,通过‘人、犬、装、机’紧密配合,提升搜索效率。”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作战训练处副处长张山虎介绍说。
此次救援中,一种名为“含水土质埋压人员痕量气体生命探测装备”的先进设备发挥了重要作用。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科技处副处长阮桢介绍:“这种设备可以通过探测埋压人员痕量气体信号强弱,从而确定埋压人员的可能位置。”
除了气体探测,音视频生命探测仪也在现场大显身手。这种设备能够穿透废墟,捕捉到被困人员的微弱声音和影像,为救援人员提供精准的定位信息。
四大难点:救援面临的巨大挑战
然而,救援工作并非一帆风顺。此次滑坡灾害具有四大难点:
一是坍塌体面积巨大,相当于16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且具有相当厚度;二是碎屑堆积体长达1.2公里,导致失联人员定位困难;三是现场持续降雨,使得碎石表面湿滑,增加了救援人员行动难度;四是山体仍在持续滑坡,夜间救援难以开展,安全风险极高。
面对重重困难,救援人员没有退缩。他们通过边坡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设备,时刻监控滑坡体的位移和形变,及时预警潜在风险。中国安能救援队监测组组长谢官桓表示:“仅9日一天,安全警报就拉响了4次。我们还挖通了多条紧急避险通道,为救援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协同作战:多方力量汇聚救援一线
截至2月9日14时,已有949名救援人员投身这场生命救援行动。他们来自应急救援、武警、消防、公安等多个部门,共同组成了强大的救援力量。
救援现场被划分为10个网格区域,每个区域都配备了对讲机和警示设备。国家矿山救援川煤队分组进行精细搜索,安全技术组密切关注雷达数据,通信和后勤组各司其职,确保信息畅通和物资供应。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力量在这次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安信科创公司派出技术团队,携带无人机、边坡雷达等设备,连夜制作灾前灾后对比图,为救援决策提供了关键依据。
温暖守护: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在全力推进救援工作的同时,受灾群众的生活保障也得到了充分重视。筠连县第二中学被临时设为受灾群众安置点,这里不仅提供热腾腾的饭菜,还配备了棉衣、棉鞋、棉被等生活物资。
“我们还收到了棉衣、棉鞋、棉被,志愿者们不时会询问我们的生活需求。”金坪村村民李远芝说。为了缓解受灾群众的焦虑情绪,安置点还专门组织了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截至2月10日,救援人员已累计翻清滑坡体29000方,修筑紧急避险通道700米。尽管救援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但各方力量仍在不懈努力,争分夺秒地搜寻失联人员,争取在“黄金救援期”内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