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轰炸:蒋介石如何坚守抗战?
重庆大轰炸:蒋介石如何坚守抗战?
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本对重庆及其周边城市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长时间、大规模战略轰炸,给重庆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面对日军的疯狂轰炸,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展现了顽强的抵抗意志。
重庆大轰炸:一场持续5年半的空中浩劫
1938年2月18日,日本陆海军航空部队遵照日本天皇和最高本部指令,联合对重庆展开“航空进攻作战”。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国家战事性质的战略轰炸,第一次依靠空军实施战略和政略轰炸,第一次取消了前线与后方、交战人员与和平居民界线的“无区别轰炸”。
在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中,重庆遭受了200多次空袭,出动9000多架次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据统计,仅1939年5月3日至4日的两次大轰炸中,就有2000余名重庆市民遇难,3000余人受伤,数万间房屋被毁。1941年6月5日,由于日军的轰炸,造成较场口大隧道内大量无辜百姓窒息及踩踏身亡,为世人所震撼,史称“六五”大隧道惨案。
蒋介石的应对:从防空体系建设到飞虎队的诞生
面对日军的疯狂轰炸,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立即成立了防空司令部,任命刘峙为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防空司令。防空司令部下辖通讯队、防护大队、担架营、工程大队等多个部门,负责重庆的防空事务。
然而,由于国民政府的腐败和资源有限,防空体系建设进展缓慢。许多防空洞和防空壕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甚至出现了收取“防空证”费用的现象,导致80%以上的平民百姓无法进入防空洞避难。
为了增强重庆的防空力量,蒋介石积极寻求国际援助。1941年4月,蒋介石任命陈纳德为中华民国空军顾问,并成功说服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行政命令,允许美国现役、退役及后备役军人前往中国参战。同年7月,第一批美国战斗机驾驶员自愿从美国旧金山启程前往中国昆明参战。
1941年8月1日,美国志愿航空队(即飞虎队)在昆明成立,陈纳德担任司令。飞虎队由三个中队组成,包括“亚当和夏娃”、“熊猫”和“地狱天使”,最多时有约62架战机及飞行员处于备战状态。飞行员的月薪高达600美元,击落每架日机还可获得500美元奖金。
外交努力:争取国际支持
蒋介石通过外交努力,成功争取到美国支持,组建了飞虎队,增强了重庆的防空力量。1941年8月,美国志愿航空队成立,总部设在昆明,陈纳德为美国志愿航空队司令。飞虎队的成立,不仅增强了重庆的防空力量,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抗战的决心和勇气。
重庆精神:赢得国际赞誉
重庆人民在大轰炸中的英勇表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重庆之屠杀》,谴责日军的暴行。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访问重庆后,对重庆军民的抗战精神表示敬佩。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在演讲中称赞重庆人民“满不在乎,炸毁的地方,他们已大半的从(重)新建设起来了”。
1942年6月,英国驻华大使薛穆爵士在广播演说中盛赞重庆:“重庆乃成为全世界各地家喻户晓之一名词。为各自由民族而言,重庆乃联合国家所有振奋之精神之象征。”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致信重庆市民,赞扬他们“在猛烈空中轰炸之下,坚毅镇定,屹立不挠”的精神。
重庆大轰炸不仅是重庆人民的苦难史,更是中国人民坚韧不拔、英勇抗战的象征。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通过建立防空体系、组建飞虎队等措施,展现了顽强的抵抗意志。重庆人民在大轰炸中的英勇表现,不仅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