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G到5G:中国联通的技术飞跃之路
从2G到5G:中国联通的技术飞跃之路
从1994年成立至今,中国联通始终站在通信技术发展的前沿,从2G时代的追赶者,到3G时代的领跑者,再到5G时代的创新者,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和超越。
2G时代的突破:打破垄断,奠定基础
1994年,中国联通的成立打破了中国电信一家独大的局面。在2G时代,中国联通率先引入GSM技术,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15年10月,中国联通实行流量不清零政策,当月剩余流量可结转到次月,有利于公司提升用户数据消费体验,加快用户和业务的转型升级,推动公司战略转型。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联通在2020年宣布计划于明年底实现2G全面退网,为5G发展腾出频段资源,降低网络维护费用。
3G时代的崛起:WCDMA制式,确立优势
2009年,中国联通正式商用3G网络,采用全球通用的WCDMA技术。这一选择为公司带来了显著优势:
- 网络速度快,国际漫游范围广
- 产业链成熟,网络建设与运营成本低
- 可平滑升级,演进路径清晰
从最初的7.2Mbps到后来的42Mbps,中国联通的3G网络速度不断提升,为用户提供了优质的移动互联网体验。同时,中国联通还推出了沃3G品牌,通过丰富的套餐和灵活的资费政策,迅速扩大用户规模,成为全球最大的WCDMA运营商之一。
4G时代的跨越:双制式组网,引领发展
进入4G时代,中国联通获得了TD-LTE和FDD-LTE两张牌照,采用双制式混合组网策略。这种策略充分发挥了两种制式的优势:
- TD-LTE适合热点覆盖
- FDD-LTE提供更广的覆盖范围
2015年2月,中国联通获得FDD-LTE牌照后,理论峰值网速可达150Mbps。截至2018年11月,中国联通建设了91.4万个4G基站,4G网络人口覆盖率近84%,月流量达到1551PB,同比增长235%。同时,中国联通还推出了4G+业务,进一步提升网络速率,实现了从“高速公路”到“磁悬浮”的跨越。
5G时代的创新:5G-A行动计划,开启新篇
在5G时代,中国联通继续发挥其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2025年2月,中国联通在哈尔滨发布5G-A行动计划,提出“四极”网络、“四融”能力和“两大”领域创新三大核心内容。
“四极”网络:通过共建共享,中国联通5G网络覆盖全国乡镇及以上区域。未来将增强高速宽带、泛在物联、确定可靠等能力,创新布局通感一体、通智一体、天地一体新能力,助力低空经济、工业制造等领域发展,并积极推动6G技术攻关,携手产业各方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打造具有“极速、极联、极智、极安”特性的网络。在亚冬会重点场馆,中国联通提供了万兆能力,5G-A“黑科技”不仅能为工作人员、运动员和游客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同时为媒体、网红提供多路高清上行直播、高清视频点播、VR观赛等业务,全面提升观赛体验。
“四融”能力:推动通信与业务需求深度融合,聚焦确定性网络技术,5G-A网络的超低时延与高可靠传输能力全面提升。推动通信与感知能力深度融合,聚焦通感一体技术,深度挖掘通信信号与感知数据间的关联,提升网络对物理世界的感知精度和范围。推动通信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出元景基础大模型,打造贴近客户、深入实际的元景行业大模型。推动通信与泛在终端深度融合,持续加强终端供给,推动终端、芯片支持5G-A技术。
“两大”领域:中国联通不断提升服务价值,积极推动千家万户信息消费升级、千行百业转型升级,赋能“数字新型消费、行业智能应用”领域。会上,中国联通正式发布联通云手机,充分发挥5G-A高速网络和联通云算力优势,整合联通元景和主流AI大模型能力,联合头部生态合作伙伴,全力为用户打造云端私人订“智”手机,开启移动AI时代新篇章。同时,中国联通坚持终端渠道业务一体化运营,持续升级泛智联盟能力,通过全渠道国补+联通补,助力用户5G-A和AI终端全面升级。
在此次亚冬会上,中国联通在哈尔滨的核心场景、亚冬会赛事直播热点区域、各类赛事场馆实现5G-A、F5G-A网络连续覆盖,为办赛、参赛、观赛、助赛提供高速网络,极大提升赛事举办和媒体报道的实时性和流畅度,让全世界的观众都能更准确地了解比赛情况、及时看到现场高清视频。
从2G到5G,中国联通始终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推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未来,随着5G-A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中国联通将继续发挥其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通信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