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穿越千年的文化殿堂
南京博物院:穿越千年的文化殿堂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这座承载着近百年历史的博物馆,不仅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更是一座集历史、艺术、民俗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殿堂。
馆藏精华:跨越千年的文化瑰宝
南京博物院的馆藏文物多达43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7万余件,数量居中国第二,仅次于故宫博物院。这些文物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涵盖了青铜、玉石、陶瓷、书画等各类珍品。
在众多藏品中,东汉错银铜牛灯、明代景泰青花仕女踏青图罐等堪称镇院之宝。其中,错银铜牛灯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展现了汉代青铜器的高超技艺;景泰青花仕女踏青图罐则以其细腻的画工和优雅的造型,成为明代瓷器的代表作。
“一院六馆”:多元文化的展示平台
南京博物院采用独特的“一院六馆”布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这种布局既体现了博物馆的综合性,又突出了各馆的特色。
历史馆:以时间为序,展示江苏地区从远古到近代的历史变迁,让观众在时空隧道中感受文明的进步。
艺术馆:设有历代绘画、书法、雕塑等专题陈列,其中傅抱石、吴为山等名家作品更是镇馆之宝。
特展馆:定期举办国内外重要展览,如“玉润中华”、“归流——江淮地区楚文化的东渐”等,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世界各地的文物精品。
非遗馆:动态展示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传统文化以鲜活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民国馆:通过实体街道、店铺等场景复原,再现了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
数字馆:运用数字化技术,将江苏主题的中国传统文明以新颖的方式展现给观众。
数字化创新:让文物“活”起来
近年来,南京博物院在数字化展示方面持续创新。2025年1月,由中国博物馆协会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数智化专委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在南京博物院正式发布《守正创新 数实融会 博物馆数字化展览展示共识与倡议》。这一倡议强调,博物馆数字化展览展示应契合博物馆的定义、坚守博物馆的职业道德准则,坚持以公益性和服务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应遵循博物馆的策展原则,坚持以内容为先,挖掘文物(展品)所承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应遵循博物馆的展览设计原则,在秉承可及性和包容性的基础上,借助数字技术的手段积极探索博物馆展览展示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应强调博物馆数字化展览展示的科学性、经济性、安全性和创新性,坚决反对泛娱乐化倾向和空洞无物的形式化炫技。
南京博物院的数字馆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让观众可以“穿越”回古代,亲身体验历史场景。同时,博物院还开发了多个线上展览项目,如“玉润中华”线上特展,让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也能欣赏到馆藏精品。
人文关怀:让文化走进每个人的心田
南京博物院不仅是一座文物的宝库,更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空间。博物院专设博爱馆,为残障人士提供特殊服务。在这里,科技成为博物馆尊重观众主体地位和个体需求尤其是残疾人需求的主要手段。展厅里的复制文物触摸台也成为视障观众体验传统文化的有益尝试。
此外,博物院还设有非遗剧场、茶馆、餐厅等文化休闲场所,让观众在汲取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愉悦的参观体验。
南京博物院以其丰富的馆藏、创新的展览方式和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每一处展览都在展现着中华文化的魅力。作为一座承载着数千年文明的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不仅是文物的收藏地,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