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贵州新能源电池产业崛起:从“富矿精开”到千亿集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贵州新能源电池产业崛起:从“富矿精开”到千亿集群

引用
人民网
9
来源
1.
http://gz.people.com.cn/n2/2023/0822/c222152-40541131.html
2.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1-21/doc-inefuhup8222093.shtml
3.
http://www.gz.xinhuanet.com/20240427/174c427abd4a4822bad89cfc59bc216e/c.html
4.
https://www.guizhou.gov.cn/ztzl/ssgybzxdflsxgydtp/zxdt/202411/t20241111_86050198.html
5.
https://www.guizhou.gov.cn/home/tt/202310/t20231027_82885092.html
6.
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310/27I70367475C501.shtml
7.
http://gz.news.cn/20240714/960c2966e7f14b5985253f0ea5b6840a/c.html
8.
https://www.escn.com.cn/news/show-1662931.html
9.
https://www.catl.com/news/7608.html

2023年10月27日,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在贵安新区正式投产。这一项目一期总投资70亿元,设计年产能为3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50亿元。这是贵州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近年来,贵州省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全省已形成动力电池产能37亿瓦时、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45万吨、三元正极材料产能10.8万吨、负极材料产能37.4万吨。这些产能较2020年实现大幅倍增,有效支撑了贵州省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

贵州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作为全国重要能源基地,贵州拥有49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十,其中磷矿保有资源储量达41.39亿吨。磷矿及其初级产品是新能源电池生产的重要原料,贵州的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以磷矿资源为例,贵州探索搭建磷资源集中采购供给平台,为入驻贵州达到一定投资强度的新能源采购企业优先保供磷矿石及初级产品。目前,已有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新能源企业入驻该平台,实现磷矿资源及初级产品集中采购。

在产业链布局方面,贵州已形成从上游矿产资源到下游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吉利、奇瑞等龙头企业先后在贵州布局整车基地,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头部企业纷纷落户。同时,贵州磷化集团、中伟股份、振华新材、安达科技等一批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蓬勃发展,全面构筑起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在政策支持方面,贵州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档升级提供强大支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电动贵州”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新能源货车推广应用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根据规划,到2026年,贵州将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等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健全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成为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在产业协同方面,贵州以新能源汽车为牵引,聚焦整车能力提升、加快推广应用、完善配套设施、加速产业融合、构建产业生态,一个个“新”产业接踵而至,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同时,充分发挥风、光电产业的自然优势,截至今年5月,统调新能源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一跃成为贵州电网第二大电源。

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贵州积极构建产业生态圈。随着新能源汽车消费成为社会新风尚,贵阳市区道路上的“绿牌”车日益增多。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电动贵州”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将通过完成加大公共交通领域推广力度、推动重点领域加快应用、大力推广新能源重卡、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等5项任务,促进提升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要求到2026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7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售中占比达到40%。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退役潮”也接踵而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领域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黔东经济开发区年产10万吨动力锂电池循环利用项目一期去年8月实现投产。通过先进的动力电池回收工艺处理,提升处理废旧动力锂电池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从而实现金属再生、环境保护、资源循环等多重目标。

“项目两期全部建成达产后将带动黔东经济开发区锂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融合集聚发展,与岑巩经济开发区、大龙经济开发区加快形成黔东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集聚区,为打造贵州东部新能源产业集群和资源循环产业示范基地提供强力支撑。”贵州黔东经济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胡英增说。

贵州鑫茂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作为磷酸铁锂生产企业,依靠自身拥有的锂电池回收技术,及自动化电芯拆解、烘烤、剥离、筛分、除磁等生产工艺,2023年,年产1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完成工业产值1.9亿元,同比增长180%,产品流向下游的宁德时代、比亚迪、江西赣锋等新能源电池头部企业。

今年,贵州磷化集团建成全省首条全要素电池回收生产线,一块废旧电池经放电处理后,通过物理破碎,分项筛选出铜箔、铝箔、锂电黑粉,再经浸出、萃取分离等环节,黑粉将被制成下游电池生产所需原料。目前,该项目的磷铁回收率达到90%,碳酸锂回收率达93%。

下一步,贵州还将有更多相关企业加快退役电池柔性拆解、电池成组分析等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不断提升回收效率,做大产业的经济与环保价值总量。

展望未来,贵州新能源电池产业正朝着更高目标迈进。根据《2023年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提信心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贵州将锚定2023年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级”目标,力争建成投产项目20个以上,全年完成投资200亿元。预计到2027年,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集群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