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联合开展校外培训“安全守护”专项行动,15万余所培训机构接受排查
三部门联合开展校外培训“安全守护”专项行动,15万余所培训机构接受排查
近日,教育部、公安部、国家消防救援局联合印发通知,决定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校外培训“安全守护”专项行动。此次行动旨在全面加强校外培训规范管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切实守护中小学生校外培训安全。
专项行动重点聚焦五大任务
一是强化培训安全管理。各地培训主管部门将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全方位排查培训场地条件、设施设备质量等安全隐患。重点检查培训场地是否合规,是否配备安防监控设备,是否有醒目的安全指示标识等。
二是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各地培训主管部门将督促指导机构对照《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开展自查自评,及时查漏补缺。消防部门将配合开展联合抽查,对存在突出安全隐患的机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三是严格从业人员准入管理。各地培训主管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校外培训从业人员资质核查,查询人员是否有性侵、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记录,对发现不合规从业人员依法予以清退。
四是严厉打击性侵等违法犯罪。各地公安机关将持续推进打击性侵犯罪专项行动,严肃查处涉校外培训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五是加强安全教育指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将组织做好校外培训安全教育指导和宣传工作,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培训机构、学生及家长的安全意识。
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据统计,专项行动期间累计出动检查人员23.96万人次,排查培训机构15.62万所。其中,发现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机构1.14万所,存在消防隐患的机构1.44万所。教育部组织对全国监管平台备案的52.2万名从业人员开展在线查询,对发现的不合规人员依法予以清退。
地方落实案例:巴彦淖尔市
巴彦淖尔市科技局组织各旗县区对21家非学科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全覆盖排查,重点检查办学资质、场地设施、安全防范、人员资质等方面。临河区、乌拉特前旗、杭锦后旗等地分别对辖区内科技类培训机构进行详细检查,督促机构开展安全自查和应急演练。
典型案例警示
北京市查处北京清北学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违规开展线上学科培训,责令退还学员费用;浙江省绍兴市查处以托管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给予10500元罚款;河南省巩义市查处无证无照人员违规开展“一对一”培训,责令退费2万余元;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查处违规组织幼小衔接学科类培训,责令退还培训费;江西省南昌市查处已注销培训机构人员违规组织培训,当场疏散学生并退还培训费3万余元。
这些案例暴露出校外培训存在诸多风险,如无证经营、消防隐患、人员资质不合格等,严重威胁学生安全和家长权益。
对家长的建议
选择正规机构:查看机构是否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中可查询,是否在教育局公布的白名单中,是否公示了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使用正规平台:通过教育部推出的“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进行选课缴费,确保资金安全。
签订正规合同:按照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合理缴费:不要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方式缴费,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性交费时长不应超过3个月或60课时。
监督举报:如发现违规培训行为,及时向当地教育部门举报。
通过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外培训环境,让教育培训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而不是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