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贪腐频发:贵州朱某某、广东茹杰威案警示
村官贪腐频发:贵州朱某某、广东茹杰威案警示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的一组数据引发广泛关注:今年全国有7.7万现任或原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被立案。这一数字背后,折射出基层腐败问题的严峻性。从贵州朱某某在“改厕革命”项目中收取回扣,到广东茹杰威通过伪造文件骗取补偿款,村官贪腐案件屡见不鲜,不仅侵害了群众利益,也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贪腐案例触目惊心
近年来,全国各地查处的村官贪腐案件触目惊心。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公开村官违纪违法案件171起,其中涉案金额超过千万的案件有12起,涉案总金额高达22亿元。
在这些案件中,土地征收和拆迁补偿成为腐败高发领域。例如,浙江温州永嘉县曾发生一起10名村官瓜分价值18亿元安置房的案件,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村级官员集体贪污的第一大案。在深圳龙岗,南联社区村委主任周伟思涉嫌在当地旧城改造项目中收受5600万元巨额贿赂,被称为“20亿村官”。
基层腐败为何频发?
基层腐败问题为何屡禁不止?专家分析认为,这与基层治理的多个短板密切相关。
首先,村组干部的教育和培训不足,导致部分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在利益面前,一些村干部将集体财产视为私产,甚至出现经手几十万资金不做账的情况。
其次,基层监督体系存在漏洞。乡镇纪委在“三转”后职能职责尚未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未能有效落实,“村账乡管”制度流于形式。这使得一些村官有恃无恐,胆大妄为。
再次,制度执行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地方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或捂或拖,担心影响形象而查处不力,这无形中助长了基层干部的侥幸心理。
重拳出击整治基层腐败
面对基层腐败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持续加大整治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438.8万件、470.9万人。其中,查处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9.6万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5.6万人。
在具体措施方面,各地积极探索创新。例如,有的地方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将村级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公开透明化;有的地方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强化对村务决策、村务公开、资产管理等事项的监督;还有的地方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村务动态。
构建长效机制,预防腐败发生
要从根本上解决基层腐败问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专家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其法治意识和廉洁自律能力。二是完善基层监督体系,强化乡镇纪委的监督职能,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三是严格执行各项惠农政策和资金管理制度,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四是推进基层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五是加大对基层腐败问题的惩治力度,形成有效震慑。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基层清则国家安。只有持续深化基层反腐,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乡村振兴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