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日战争揭秘:二战的最后一战
苏日战争揭秘:二战的最后一战
1945年8月8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宣布苏联废除《苏日中立条约》,对日宣战。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日本措手不及,也标志着二战的最后一战——苏日战争正式爆发。
苏军迅速展开代号为"八月风暴"的军事行动,从三个方向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日军发动突然袭击。远东方面军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部队,兵分三路:
- 外贝加尔方面军从蒙古东部实施主要突击,切断关东军与华北日军的联系;
- 远东第1方面军在太平洋舰队配合下,从滨海地区实施突击,切断关东军与朝鲜的联系;
- 远东第2方面军在阿穆尔河区舰队配合下,由北向南实施突击。
日军反应迟钝,很多驻扎在边境要塞的日军士兵还在睡梦中就被苏军俘虏。8月9日中午,苏军航空兵轰炸日军在黑龙江的虎头要塞时,要塞里的日军才得到指挥部的命令:“日苏已断交,日苏两国正式进入交战状态。”
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当时并不在长春的总司令部,战事只能由参谋长秦彦三郎暂时代理指挥。山田乙三晚上才匆匆赶回长春,但为时已晚。
苏军装备精良,拥有大量坦克、装甲车和航空兵支援,行军速度极快。即使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苏军也用大炮和炸药开辟道路继续推进。相比之下,日军的装备和战术明显落后,很多地方甚至没有反坦克武器,只能采取自杀式攻击。
7天后,两个方向的苏军进入东北平原,在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汇合。日军大量兵力被围困在各大城市中,无法组织有效反击。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苏军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
这场战争不仅彻底摧毁了日本的关东军,也导致了伪满洲国的覆灭。"满洲国皇帝"溥仪在8月17日被苏军在沈阳(当时称奉天)俘虏,后被押往苏联,在东京审判时作为证人指证日本的战争罪行。
苏日战争的胜利加速了二战的结束,同时也为战后的国际格局埋下伏笔。苏联借此机会占领了朝鲜半岛北部和日本北方的一些岛屿,这些地方成为了日后冷战中苏美双方对峙的前沿,直到现在仍是东北亚地区安全的隐患。
正如苏军指挥官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所说:"远东战争的结束拯救了几十万美英士兵免遭覆灭,使成百万日本公民免遭无数的牺牲和痛苦,制止了日本占领军对东亚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继续屠杀和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