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双塔山:河北承德的地质奇迹
探秘双塔山:河北承德的地质奇迹
在河北省承德市西南方向,两座巨大的岩柱拔地而起,如同一对守护神一般矗立在群山之间。这就是著名的双塔山,承德市最大的自然风景区之一,也是中国4A级旅游景区。两座岩柱南北排开,比肩而立,状似宝塔,峰顶各有砖塔一座,故名双塔山。
双塔山的地质构造十分独特,主要由砾岩构成。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作用,形成了这处罕见的地质奇观。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双塔山属于丹霞地貌,与承德地区其他丹崖赤壁景观相似,但又独具特色。其岩性较软,轮廓线平滑圆润,呈现出典型的砂岩地貌特征。
两峰高低大体相同,北峰粗大,高40余米,周长74米;南峰上粗下细,周长34米。两座岩柱陡直而立,气势恢宏。据地质专家考证,这种地貌的形成与水的侵蚀作用密切相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流水不断切割山体,最终塑造出这处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
双塔山不仅是一处自然奇观,更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山顶的两座古塔,为这处自然景观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据《承德府志》记载,东塔(南峰)之巅有古庙,不详何人所建,已就倾圮,旁有一小碑镌“王仙生”三字。清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提到:“山庄之西有双塔峰,亭亭对立,远望如两浮图,拔地涌出,无路可上,或夜闻上有钟磬经呗声,昼时有云片往来。”
乾隆年间,皇帝曾命人搭构云梯登顶勘察。据记载,一峰周围一百六步,上有小屋,屋中一几一香炉,中供片石,镌王仙生三字。一峰周围六十二步,上种韭二畦,塍畛方正如园圃之所筑,是决非人力之所到。这些神秘的记载,为双塔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关于双塔山的传说更是丰富多彩。相传古时候承德一带是一片大海,岸边住着一家王姓兄弟俩,打鱼为生。老大娶了媳妇,老二也有了情人,日子过得很红火。一天老二进山打柴跌伤了腿,从此不能干重活。嫂子渐渐对老二厌气起来,不但不给成亲,还动辄打骂,进而要撵他出门。老二不忍羞辱,就在一个狂风骤起的夜里,坐了条船砍断缆绳,任其漂流死活。第二天黎明,风平浪静,老二漂流到两个石礁中间,缆好船,上了岸,发现两礁各有一个小庙。他来到北礁,见一个姑娘正在拜佛,旁边放着渔网、镐头,还有一包菜籽。近前一看,姑娘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情人,两人相见若悲若喜,痛哭一场。姑娘说,昨夜见一个大旋风把你家房子卷起,无影无踪,自己也就只身跳海,到阴间同你成亲。不料黎明自己漂到这个礁岛上,刚才正是为你祈祷,求佛保佑九死一生。于是两人就在此成家,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就住在北礁的庙里,打鱼种菜度日,南礁的小庙当作仓库。过了许多许多年,地壳变迁,这一带海水退去,成了陆地,两个石礁就成了双塔山。
为了保护这处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承德市双滦区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2021年7月,双滦区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生态保护区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对双塔山滦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排查整治工作。重点检查项目选址是否符合保护地规划,审批手续是否合法合规,项目内容是否符合保护地管控要求,是否存在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等。
同时,双滦区还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充分发挥巡河员作用,按照“每日一巡,随巡随清”原则,切实发挥好巡河员“最后一公里”的监管作用。截至目前,该区水领办累计下发通报、提示9期,交办问题点位14个,已整改完成13个,1个正在整改。通过对重点断面实施预警跟踪,及时发现数据异常现象,有针对性地采取水污染治理措施。截至目前,共开展加密监测16次,有力保障了断面水质稳定。
“十四五”期间,双滦区将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系统修复,拓宽生态经营路径,确保河流断面水质和饮用水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完成26处矿山治理修复,森林覆盖率达到43%以上。同时,深入开展氢能技术与产业创新研究,结合氢冶金和氢化工,推广氢燃料电池卡车、公交车示范应用,打造氢能综合功能区。通过推动钢渣、水渣、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力发展高端绿色建材产业。
双塔山不仅是承德市的一张旅游名片,更是研究地质变迁、探索自然奥秘的活教材。它见证了地球数千万年的沧桑巨变,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指引下,这处地质奇观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的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