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AI写作作品版权争议:从《阳光失了玻璃窗》说起
小冰AI写作作品版权争议:从《阳光失了玻璃窗》说起
AI诗人“小冰”的创作之路
2017年5月,一部名为《阳光失了玻璃窗》的诗集在北京创意总社1949传媒产业园正式发布。这部诗集的作者并非一位普通的诗人,而是来自微软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100%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它收录了小冰学习519位中国现代诗人、经过1万次迭代训练后创作的诗歌。这些诗句优美而富有意境,让人难以置信它们竟然出自一台机器之手。
AI写作作品的版权归属之争
小冰的诗歌创作引发了关于AI写作作品版权归属的广泛讨论。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AI是否具备法律主体资格?其创作的作品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
一种观点认为,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作者只能是自然人或法人,AI作为一种技术,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因此其创作的内容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虎指出,AI创作只需操作者键入关键词等,内部系统就可以自动生成相关内容,无法体现独创性的智力活动过程。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虽然AI本身不是法律主体,但其创作过程往往由人类主导,应该视为人类的创作成果。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丛立先表示,当AI作为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创作工具时,其生成的内容如果具有独创性和可复制性,应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司法实践中的不同认定
在司法实践中,关于AI作品版权的认定也存在差异。2019年4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了全国首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案。北京菲林律师事务所诉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擅用其事务所利用AI技术自动生成的分析报告内容。法院最终认定该分析报告虽有独创性,但不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因为其并非自然人创作。然而,在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诉上海盈讯科技有限公司侵害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法院却认定Dreamwriter软件生成的内容是作品,软件使用人腾讯公司是著作权人。
小冰AI写作作品的版权归属
小冰AI的写作作品版权归属问题同样复杂。微软作为小冰的开发者和所有者,显然在创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用户通过小冰创作诗歌时,用户的意图和提供的素材也对最终作品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版权应该归属于谁?
根据现行法律,AI不具有法律主体资格,因此不能成为版权主体。但是,AI的实际控制人(如微软)和使用者(如提供创作素材的用户)都对作品的生成作出了贡献。在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版权归属应如何确定?这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法律难题。
国际经验与未来展望
面对AI创作带来的版权挑战,一些国家已经走在了前列。英国《1988年版权、外观设计和专利法案》规定,对于计算机生成的作品,作者应是对该作品的创作进行必要安排的人。这种规定为AI创作物的版权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关于AI民事主体地位的讨论。正如武汉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李伟民所说,随着科技进步和法律发展,民事主体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确立AI民事主体地位未来可期。
结语
AI写作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复杂的法律挑战。小冰AI的诗歌创作只是冰山一角,未来我们将面临更多关于AI创作作品版权归属的争议。这需要我们在技术创新和法律完善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保护创作者的权益,又要促进AI技术的健康发展。我们期待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为AI写作的未来发展提供清晰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