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玛诞盛大巡游:潭山飘色再创辉煌
娘玛诞盛大巡游:潭山飘色再创辉煌
潭山飘色是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潭山村的传统民俗活动,通常在农历三月廿三的“娘妈诞”举行。潭山飘色起源于明代,由福建莆田传入,历经数百年发展,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改革开放后,在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下,潭山飘色得以复兴并不断创新,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遗产。
2023年5月12日,阔别三年的潭山飘色巡游再次重磅回归,引来了大批市民前来观赏。下午1点,随着响亮的引领锣声,飘色巡游正式开始。200多人的飘色巡游队伍从潭山村文化综合社区出发,途径环村公路、潭山大道、潭山牌坊、娘玛庙,以及村内各个坊。巡游队伍现场轮番展示了独占鳌头、钟馗纳福、鱼跃龙门、鸿雁传书等14板各具特色的飘色,以及仙女下禺山、孙悟空借扇、刘备过江探亲等5板精妙的乞巧作品,加上现场彩龙、醒狮等精彩表演,赢得围观市民阵阵热烈的掌声。大街小巷都站满了观看飘色的村民、港澳同胞和外乡友好兄弟等。
潭山飘色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主要特点包括巡游展示、特色节目(如《独占鳌头》《钟馗纳福》《鱼跃龙门》等经典飘色,以及《仙女下禺山》《孙悟空借扇》等乞巧作品)和文化传承。潭山飘色的特色在于其“新”(主题新颖)、“奇”(造型奇特)、“精”(色梗锻造和人物造型制作精巧)、“明”(色彩明放)四大特色。飘色作品主要以历史故事为主题,塑造出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形象,让更多世人通过飘色认识中国文化和民俗民风。
潭山飘色不仅是一个民俗活动,更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载体。它承载着潭山村的历史记忆,展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新时代,潭山飘色不断创新和发展,既保留了传统特色,又融入了现代元素,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潭山飘色的成功实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益借鉴。我们期待潭山飘色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绽放光彩,为岭南文化增添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