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学生到国漫之光:导演饺子的18年“死磕”之路
从医学生到国漫之光:导演饺子的18年“死磕”之路
2025年2月7日晚,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票房突破67.923亿,超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票房成绩,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这一惊人成就的背后,是一位从医学生转型而来的动画导演——饺子,用他18年的坚持和“死磕精神”,创造出国漫的新高度。
从医学生到动画导演:一个执着的追梦人
1980年出生的饺子,本名杨宇,四川泸州人。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却在大三时因接触三维动画软件MAYA而点燃了儿时的动画梦想。毕业后,他选择放弃医学专业,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做动画师。但一年后,他毅然辞去高薪工作,专心创作自己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
为了这部短短16分钟的动画短片,饺子用了三年半的时间,每天工作16小时,靠着母亲每月1000元的退休金生活。他形容那段时间“大部分的时间都跟生活在空间站一样三点一线:客厅、卧室、厕所”。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从未放弃对动画的追求。
《打,打个大西瓜》最终在豆瓣拿下了8.8的高分,被网友称为“华人最牛原创动画短片”,在国内外共获得27个专业大赛的30多个奖项。尽管这部短片并未给饺子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但它为他打开了动画行业的大门。2009年,饺子和朋友在成都成立了 “饺克力”动画工作室, 2011年,在光线影业的支持之下,饺子创立了自己的动画公司“可可豆”。
五年磨一剑:《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诞生
2015年,饺子接到彩条屋CEO易巧的电话,开始了《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筹备工作。这部电影的制作过程堪称一场“攻坚战”:
- 全国138家公司、4000多人参与制作
- 剧本改了66个版本,每写完一个版本就要开一次会,收集修改意见
- 特效镜头反复打磨,仅海水场景就耗时数月
- 整个团队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饺子甚至将每一次剧本讨论戏称为“批斗大会”
在制作过程中,饺子始终坚持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他要求团队不仅要突破动画领域的技术壁垒,更要注重细节处理。例如,为了呈现出真实的海水效果,团队投入了数个月的时间进行研究和测试。这种对完美的追求,最终为观众呈现出震撼的视觉效果。
“死磕精神”:成就国漫新高度
饺子的“死磕精神”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从医学生到动画导演的转型,再到《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制作,他始终保持着对动画质量的极致追求。面对技术难题,他从不退缩,而是带领团队迎难而上。为了实现心中的动画梦想,他不惜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反复修改完善作品。
这种精神也深深影响着整个团队。在纪录片《不破不立》中,可可豆动画分镜总监谢小彬提到:“走进哪吒内心,你才能理解,亲情和友情对他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导演饺子也表示:“有些剧情发展到那一步,哪吒就有了魂了,他也不受我的控制。”
破纪录的成就:推动国漫发展
《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1》)于2019年7月26日上映,最终票房高达50亿,一举进入影史票房前十。而《哪吒2》更是创造了新的纪录,不仅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还打破了多项影史纪录,包括影史动画片累计票房记录和最快破50亿票房纪录。
饺子的成功不仅是一部电影的胜利,更标志着国漫发展的新阶段。他的经历证明,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现实后还敢“不认命”。正如他所说:“中国动画的‘闹海’,就是一群‘疯子’带着观众一起疯!”
饺子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死磕精神”。他不仅创造了一部部票房奇迹,更为中国动画电影树立了新的标杆。他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