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一场关乎未来的博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一场关乎未来的博弈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14
来源
1.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2/t20210201_511966.html
2.
https://www.chinanews.com/gj/2021/03-05/9424819.shtml
3.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0338d4a0102w25p.html
4.
https://news.cctv.com/2025/01/17/ARTI6hIhFvVIUVq27Hlt4e6V250117.shtml
5.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4/05/c_1127294141.htm
6.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2/01/c_1127051312.htm
7.
http://sh.people.com.cn/n2/2021/0305/c138654-34606284.html
8.
https://www.sohu.com/a/457394608_243614
9.
https://www.zsnews.cn/news/index/view/cateid/37/id/738977.html
10.
https://www.ccc.org.cn/art/2023/9/20/art_413_50500.html
11.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2/01/content_5584120.htm
12.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1/03/id/5878074.shtml
13.
https://www.edu.cn/xxh/yc/202409/t20240927_2635003.shtml
14.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9568

2024年11月1日起,全国首部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地方性法规——《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将正式施行。其中一项备受关注的规定是:学校可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入校园或者在校园内使用。这一立法举措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学生到底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如何在保障学生权益的同时,又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01

利与弊:手机进校园的双重影响

手机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无疑给学生带来了诸多便利。它不仅方便了学生与家长的沟通,还能作为学习工具辅助知识获取。然而,正如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陈俊所言:“青少年自控能力的发展与前额叶皮层的成熟程度密切相关,一般要到20岁左右才完全发育成熟。在此之前,学生对智能设备上即时反馈和高刺激性的内容容易失去抵抗力。”

研究表明,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青少年视力、颈椎造成损害,还可能影响大脑发育。此外,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青少年缺乏辨别能力,容易接触到不良内容。更令人担忧的是,过度依赖手机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习效率,甚至导致沉迷。

02

国内外的管理经验

面对这一难题,各国纷纷出台政策加以应对。法国走在前列,早在2018年就通过法案,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日本则采取了更为灵活的策略,虽然原则上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入校,但在特殊情况下(如上学距离较远、自然灾害等)可以破例允许。美国一些学校则采用了技术手段,例如加利福尼亚州圣马特奥高中使用特制袋子锁定学生手机,只有放学后才能解锁。

在国内,教育部于2021年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各地学校也积极探索管理方式:有的学校完全禁止手机入校,有的则规定特定时间可以使用,还有的学校通过设立公共电话等方式解决学生与家长的通话需求。

03

专家建议:培养自控力是关键

专家普遍认为,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管理方式并不可取。广东广雅中学的专职心理教师刘佳指出:“手机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帮助学习,用得不好会毁了学生。”因此,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让他们学会合理使用手机。

陈俊建议,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开展趣味文体活动、带领青少年读好书看好剧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减少自己对手机的使用,多与孩子互动交流。

04

数据说话:手机依赖低龄化趋势明显

一项针对北京市某区8044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调查显示,手机使用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初中生在手机拥有率、使用时长方面均显著高于小学生,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更令人担忧的是,初中生的手机依赖分数显著高于小学生,男生的手机依赖程度略高于女生。

这一数据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手机依赖问题正在向低龄化发展,这无疑为学校和家庭敲响了警钟。

05

未来方向:家校合作共育

面对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这一复杂议题,专家普遍认为,家校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校需要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同时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手机。家长则要切实履行教育职责,与学校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想让孩子优秀,必须趁早下手,不要以任何‘爱’的名义纵容孩子,我们都要对孩子的未来负责。”这或许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