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到底该谁管?最新解读来了!
压岁钱到底该谁管?最新解读来了!
春节前夕,关于压岁钱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不少家长表示,孩子们收到的压岁钱越来越多,少则几百,多则上万。然而,这笔钱到底该由谁来管?父母是否有权支配?如何才能既保障孩子的权益,又帮助他们学会理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压岁钱到底归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压岁钱属于孩子个人财产。具体来说:
赠与行为: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在法律上被视为一种赠与行为。根据《民法典》第657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财产归属:一旦孩子接受了压岁钱,这笔钱就成为了他们的个人财产。父母无权随意处置这笔款项,除非是为了孩子的利益(如教育、医疗等)。
父母能否动用孩子的压岁钱?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会将孩子的压岁钱“暂为保管”。那么,这种做法是否合法呢?
法律约束:根据《民法典》第35条,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不得随意处分其财产。
司法案例:浙江乐清一位母亲取走未成年子女名下56万元压岁钱,被法院判决返还并赔偿利息损失。这表明,父母如果未经允许擅自使用孩子的压岁钱,可能构成对未成年人财产权益的侵害。
如何妥善管理压岁钱?
既然压岁钱属于孩子,那么如何才能既保障他们的权益,又帮助他们学会理财呢?
设立专用账户:建议为孩子开设专门的银行账户,将压岁钱存入其中。这样既能保证资金安全,又能让孩子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识。
分阶段管理:
- 8周岁以下:由父母代为管理,但需要建立透明的账目,让孩子知道钱的去向。
- 8周岁以上:可以让孩子参与管理,例如设定一部分作为零花钱,另一部分作为长期储蓄。
制定使用计划:引导孩子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比如将一部分用于日常开销,另一部分用于兴趣班或未来的大额支出。
财商教育:通过压岁钱管理,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例如,可以教他们区分“必要支出”和“愿望清单”,学会延迟满足感。
压岁钱管理的误区
“全权代管”:有些父母将孩子的压岁钱全部收归自己管理,这种做法容易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理财能力。
“完全放任”:让孩子随意支配全部压岁钱也不可取,这可能导致他们形成不良的消费习惯。
“挪作他用”:将孩子的压岁钱用于家庭日常开支或其他非必要支出,这显然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培养财商的重要性
压岁钱管理不仅仅是钱的事,更是培养孩子财商的重要契机。通过合理管理压岁钱,孩子可以:
- 学会基本的理财知识
- 培养计划性和责任感
- 理解金钱的价值
- 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总之,压岁钱的管理应该是一个教育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收”或“放”。父母应该在尊重孩子财产权的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合理使用金钱,为未来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