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之门”计划:中美科技巨头竞逐AGI赛道
“星际之门”计划:中美科技巨头竞逐AGI赛道
2025年1月,美国宣布了一项震惊全球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星际之门”(Stargate)。这项由OpenAI、软银和甲骨文联合推出的项目,计划在未来4年内投资5000亿美元,用于建设数据中心和AI基础设施。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不仅展示了美国在AI领域的野心,也标志着全球AI竞赛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星际之门”:美国的AI基础设施蓝图
“星际之门”项目的首个数据中心选址在得克萨斯州阿比林,占地约875英亩,预计将于2026年建成。该项目的初始投资为1000亿美元,其中OpenAI和软银集团各出资190亿美元,甲骨文和MGX则各出资约70亿美元,其余资金来自有限合伙人和债务融资。
甲骨文创始人埃里森透露,新项目将在美国建设10个数据中心,每个数据中心的容量约为1吉瓦(GW),相当于一座核反应堆的发电量。目前,OpenAI正在得克萨斯州多地进行选址工作,并评估美国另外13个州的潜在地点。
然而,这一庞大的计划也引发了质疑。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怀疑,认为软银承诺的资金远低于100亿美元。彭博社也对5000亿美元的资金来源表示怀疑。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回应称,希望马斯克能把美国的利益放在首位。
中国科技企业的AGI布局
面对美国的强势布局,中国科技企业也在积极行动。华为在深圳启动了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并与16家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涵盖乐聚机器人、拓斯达、兆威机电等,共同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的发展。
在投资方面,美团战投等机构向智能人形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投资近10亿元;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星动纪元完成3亿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和联想创投。腾讯则通过其旗下的Robotics X机器人实验室布局具身智能产品。
中美AGI竞争现状
根据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发布的《2024年全球AI活力工具》报告,美国在AI投资和模型数量上领先,2023年吸引了672亿美元的投资,产生了61个值得关注的机器学习模型。而中国在人工智能专利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产生的AI相关专利数量超过美国。
然而,中国在应用场景和落地实践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截至2024年6月,中国生成式AI产品的用户规模已达2.3亿人,占整体人口的16.4%。中国AI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接近6000亿元人民币,已完成备案并上线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达190多个。
未来展望
面对中国在AI应用领域的快速进展,美国政府似乎感到压力。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建议国会建立一个类似曼哈顿计划的项目,整合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的力量,加速AGI的相关研究。
而中国则在应用场景和落地实践方面持续发力。专家预测,到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7.6亿元,全球市场规模则将达173亿美元。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拓展,具身智能领域将展现出更大的价值。
这场关乎全球AI领导权的竞赛才刚刚开始,未来几年将是决定性的时刻。无论是美国的“星际之门”计划,还是中国科技企业的积极布局,都显示了AI领域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最终,这场竞赛的结果将影响全球科技格局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