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武牧羊:古诗词里的硬核忠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武牧羊:古诗词里的硬核忠臣

引用
知乎
9
来源
1.
https://zhuanlan.zhihu.com/p/442103797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2%98%E8%8B%8F%E6%AD%A6%E7%89%A7%E7%BE%8A%E5%9B%BE/5171148
3.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49691124566720972.html
4.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59358068.html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B%8F%E6%AD%A6%E7%89%A7%E7%BE%8A/5532
6.
https://www.sohu.com/a/398095674_100120082
7.
https://m.gushiwen.cn/shiwenv_ebafe206245f.aspx
8.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8151
9.
https://m.gushiwen.cn/shiwenv_aafe1ad799b4.aspx

苏武牧羊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忠贞典范之一。公元前100年,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匈奴,却因意外卷入匈奴内部的叛乱而被扣留。面对匈奴单于的威逼利诱,苏武始终坚守汉朝使节的尊严,拒绝投降。单于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并声称“公羊生子方可归”。苏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以野鼠草实为食,持汉节牧羊,展现了坚定的忠诚和不屈的精神。直到公元前81年,汉匈关系缓和,苏武才得以返回长安,此时他已从壮年变为白发苍苍的老者。

苏武牧羊的故事不仅在史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成为了古诗词中反复吟咏的对象。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苏武》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这首诗以凝练的语言,生动描绘了苏武在匈奴十九年的艰难生活。诗中“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展现了苏武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而“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则描绘了苏武归国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故土的渴望,也有对异乡的留恋。

除了李白的这首诗,苏武牧羊的故事还在古诗词中留下了众多典故。如杜甫《题郑十八著作文》中的“苏武看羊陷贼庭”,黄庭坚《次韵宋楙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都人盛观翰林公出遨》中的“海上看羊十九年”,陆游《雪中作》中的“属国餐毡真强项”,范成大《再赋五杂俎四首》中的“不得已,餐毡使”,苏轼《次韵孙臣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中的“啮毡校尉久无朋”,辛弃疾《苏武慢·雪》中的“回首驱羊旧节”,等等。这些诗句中的典故,都体现了苏武牧羊故事在古诗词中的深远影响。

元末诗人杨维桢的《题苏武牧羊图》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苏武的形象:

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

这首诗通过题画的形式,不仅描绘了苏武牧羊的具体场景,更通过“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这样的诗句,展现了苏武内心的坚定信念。诗中以李陵的羞愧反衬苏武的高尚,进一步突出了苏武的民族气节。

苏武牧羊的故事之所以能在古诗词中得到如此广泛的传颂,正是因为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崇高的精神品质:忠诚、坚韧、不屈。在古代士人的心中,苏武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始终保持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节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