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沙坦酯:高血压患者的降压降尿酸新选择
阿利沙坦酯:高血压患者的降压降尿酸新选择
2013年,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ARB类降压药——阿利沙坦酯片获批上市,为高血压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这款由信立泰研发的创新药物,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还能降低尿酸水平,减少痛风风险,同时对肝脏友好,成为高血压治疗领域的一颗新星。
创新机制:双重功效,独特优势
阿利沙坦酯是一种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来降低血压。其化学结构为2-丁基-5-氯-3-[[4-[2-(2H-四唑-5-基)苯基]苯基]甲基]咪唑-4-甲酸-[[(异丙氧基)羰基]氧基}甲基酯,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其具有双重功效。
与传统的ARB类药物不同,阿利沙坦酯在体内不经过肝脏代谢,而是通过胃肠道酯酶代谢产生活性代谢产物EXP-3174,这减少了对肝脏的负担,对于脂肪肝或应酬频繁的患者来说是一个福音。同时,EXP-3174还能减少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具有降尿酸的作用,适合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使用。
临床效果:降压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临床研究表明,阿利沙坦酯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患者服用2周后血压降幅可达13.8/8.7 mmHg,收缩压下降幅度显著高于氯沙坦50 mg,4周后降压作用达到最大,达标率高达55.5%。
与氯沙坦相比,阿利沙坦酯的降压强度略高,且对肾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其主要代谢产物EXP-3174与氯沙坦相同,但阿利沙坦酯的剂量为240mg,远高于氯沙坦的50mg。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其降压效果与剂量成正比,ARB类药物的降压效果呈剂量依赖性,但不良反应并不随剂量增加而增加。
特殊人群:适用范围广,使用注意事项
阿利沙坦酯适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尤其适合以下人群:
- 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具有降尿酸作用
- 肝功能不全患者:不经肝脏代谢
- 老年人:安全性高,对肾功能影响小
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需遵医嘱服用,常用剂量为每日240mg
- 建议空腹服用,食物会影响药物吸收
- 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总结
阿利沙坦酯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ARB类降压药,凭借其独特的双重功效和创新的代谢机制,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脂肪肝或应酬频繁的患者来说,阿利沙坦酯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但使用时需遵医嘱,定期监测相关指标,以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