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各朝代计量单位概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各朝代计量单位概览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2807146400176416

中国古代的计量单位体系源远流长,从夏商周时期的度量衡到近现代的公制单位,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本文将带你穿越时空,详细梳理中国各朝代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从长度、容量、质量到地积单位,全面展现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的演变历程。

夏、商、周时期

长度单位

  • 夏朝:1尺约等于9厘米。
  • 商朝:1尺等于1厘米。
  • 周朝:1丈等于199厘米。

质量单位

  • 夏商时期创立了度、量、衡、里(亩)、数五个量。
  • 1铢等于69克,1两等于5克,1斤等于23克。

秦、汉至后汉时期

长度单位

  • 秦朝:1尺约等于7厘米,汉朝:1尺约等于23厘米。

容量单位

  • 以斛、斗、升、合、龠为单位进行转换。
  • 1斛等于2000毫升,1龠之黍等于12铢,1两等于24铢。

质量单位

  • 使用石(汉代“石”读shi,后世读dan)、斗、权、斤、两、铢、黍米进行计量。
  • (1)秦汉时期的计量单位转换如下:
  • 1石等于20000毫升(ml);1斗禾的重量约为7斤。
  • 1权代表12斤,而1斤又等于16两,换算成现代单位,即250克(g)或250毫升(ml)。
  • 1两则等于625克(g),同时,1铢等于100个黍米。
  • (2)东汉时期的计量单位如下:
  • 1铜斛等于19600毫升;而1升则等于196毫升(ml)。
  • 此外,还提供了东汉《伤寒杂病论》中中药重量单位的换算,涵盖了植物类和动物类药材的详细换算关系。
  • 虻虫1升等于16克,水蛭1只重6克,而虻虫1头的重量为33克。此外,还有僵蚕1个的重量为5克。
  • 在容量方面,蜂蜜1升(即200毫升)重252克,芒硝半升则为85克,而石膏鸡蛋大1枚的重量约为40克。
  • 至于鸡子黄,其大小约为40颗梧桐子,每颗梧桐子重约1克。同时,古代还有刀圭这一量取药末的器具,以及铜斛这种圆桶形容器。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及其后的计量单位转换。在长度单位上,无论是三国、十六国还是南北朝,都以丈、尺、寸、分为基本单位。其中,1丈等于10尺,1尺的长度在三国时期约为1厘米,而在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则约为5厘米或6厘米。

在容量和质量方面,大部分单位与东西汉时期相同。然而,三国时期的质量换算有些许不同,如1斤等于220克,1两等于75克等。此外,东、西晋时期的质量单位仍以斤、两、铢、黍米为主,但换算关系也有所不同。

(3)北朝时期(涵盖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重量换算

在北魏时期,重量换算关系如下:

  • 1斤等于330克;
  • 1两等于625克;
  • 1分等于15625克;
  • 1铢等于8594克;
  • 1黍等于08594克。

进入北齐时期,换算关系变为:

  • 1斤等于440克;
  • 1两等于5克;
  • 1分等于875克;
  • 1铢等于1458克;
  • 1黍等于11458克。

到了北周后期,换算关系又有所不同:

  • 1斤等于660克;
  • 1两等于25克;
  • 1分等于3125克;
  • 1铢等于7188克;
  • 1黍等于17188克。

接下来,我们转向隋朝和唐朝的计量单位。在这两个朝代里,长度单位仍以丈、尺、寸、分为基准。容量单位则以升为基础,进一步细分为合、斗、大斗、斛。而质量单位则更为复杂,涉及石、钧、斤、两等多个层级。这些换算关系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古代计量单位的宝贵线索。

五代十国与宋朝

长度单位

  • 五代十国时期及宋朝,长度单位包括忽、秒(丝)、毫、厘、寸、尺、丈等。换算关系如下:
  • 10忽=1秒;10秒=1毫;10毫=1厘;10厘=1分;此外,还有1仞=8尺的换算。
  • 尺与厘米的换算:1尺=3厘米;同时,1分、1厘与厘米的换算关系也给出,便于具体计算。

容量单位

  • 容量单位有溢、掬、釜、钟、豆、区、斗、斛、升等,其中升为最小单位。换算关系如下:
  • 斛与斗的换算:1斛=5斗;同时,也给出了斗与现代升的换算,以及石与斗、升的关系。
  • 升与其他容量单位的换算也一并列出,方便进行容量转换。

质量单位

  • 五代十国与宋朝的质量单位包括铢、毫、厘、分、钱、两、斤等。换算关系如下:
  • 两与其他单位的换算:24铢=1两;同时,也给出了斤与两、均与斤以及石与均的换算关系。
  • 钱、分、厘与毫的换算也一并给出,以便进行质量转换。

辽、西夏、金、元朝与明朝

长度单位

  • 这些朝代的长度单位更为复杂,包括里、引、丈、尺、寸等,并细分为厘、毫、丝等更小单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元朝的长度单位换算中,还区分了不同的尺制,如官尺、营造尺等,其长度各有差异。而明朝的长度单位则相对简洁明了。

容量单位

  • 在清朝,容量单位包括石、斛、斗、升等,其中升为最小单位。换算关系如下:
  • 1石=2斛=10斗=100升,便于进行大容量转换。
  • 升与其他容量单位的换算也给出,方便具体计算。

质量单位

  • 在清朝,质量单位有斤、两、钱、分、厘、毫等,换算关系较为复杂。但需要注意,不同朝代的换算关系可能有所不同。
  • 1斤=16两,这是清朝常用的换算关系。同时,也给出了两与其他单位的换算,如1两=10钱=100分等。
  • 钱、分、厘与毫的换算也一并列出,以便进行质量转换。

通过以上换算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转换不同朝代的度量衡单位。

(2)在清朝,1斤等于597克;同时,1分也对应着3731克,而1钱则是73克。

(3)此外,清朝的1石容量相当于28公斤。

(4)值得注意的是,宋、明、清三个朝代的重量计量换算是相同的。具体来说,1斤等于597克,而这个重量又可以细分为16两,每两再细分为10钱。这样,1斤就可以换算成31克。

(5)关于宋、元、明、清时期的计量单位,有文献指出包括毫、厘、分、钱、两、斤等,但同时也提到了刀、圭、撮、勺、合、升等单位,显示了这一时期计量单位的复杂性。

接下来,我们谈谈地积单位。

这些单位包括顷、亩、分、厘、毫、丝、忽、微、纤等。其中,1顷等于100亩,而1亩又可以分为10分,每分再细分为10厘,以此类推。此外,不同地区的亩与平方丈的换算关系也有所不同,如关内和东北的亩制就有所差异。

最后,我们来看看清到民国期间中药方剂中的剂量书写符号与相对应的重量。

这一时期的中药方剂中,剂量书写符号与重量的对应关系对于我们理解古代中药的剂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

长度单位

  • 公制单位:包括公里、公引、公丈、公尺、公寸、公分、公厘。其中,1公厘等于0.001公尺,1公分等于0.01公尺,以此类推,直至公里。
  • 市制单位:则有里、引、丈、尺、寸、分、厘、毫。这些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与公制相似,但具体数值有所不同。

地积单位

  • 公制单位:有公顷、公亩、平方公尺、公厘。其中,1公顷等于100公亩,而1公亩又等于100平方公尺。
  • 市制单位:则包括顷、亩、分、厘、毫。与长度单位类似,这些市制地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也各有差异。

容量单位

  • 公制单位:涵盖公秉、公石、公斗、公升等。这些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复杂,但可以通过连续的换算得到清晰的数值关系。
  • 市制单位:则是石、斗、升、合、勺、撮。这些容量单位在民国时期也被广泛使用,并与公制单位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质量单位

  • 公制质量单位未给出具体内容,但可以推测其涵盖了诸如公斤、公两等常见单位。这些单位在民国时期的商业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长度单位

  • 公制单位:涵盖了公里、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以及纳米等。这些单位间存在明确的换算关系,如1公里等于1千米,同时也等于2里或1000米,以此类推。
  • 市制单位:则包括里、丈、尺、寸、分、厘、毫等。这些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也被广泛使用,并形成了特定的换算体系。

面积单位

  • 公制面积单位涵盖了平方公里、平方米等,同时还有市制单位如公顷、公亩等。这些单位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了解不同时期的计量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容积单位

  • 包括立方公里、立方千米、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立方微米和立方纳米等。这些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同样明确,例如1立方公里等于1000000000立方米,也等于1立方千米。此外,还有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各单位间的进一步细分。

质量单位

  • 公制单位:包括吨、公担、千克、公斤、克、毫克和微克等。这些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也十分清晰,例如1千克等于1公斤,同时等于1000克,以此类推。此外,还有克拉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分与毫克之间的特定换算。
  • 市制单位:包括担、斤、两和钱等。这些单位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被广泛使用,并形成了特定的换算体系。例如,1担等于100斤,1斤等于10两,以此类推。了解这些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