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泡温泉,如何保护爸妈不被“泡晕”
冬季泡温泉,如何保护爸妈不被“泡晕”
随着冬天的到来,泡温泉成为了很多老年人喜爱的养生方式。但是,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减退,如果泡温泉的方式不当,可能会带来健康隐患。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父母,本文将详细介绍老年人冬季泡温泉的安全指南。
如何选择适合的温泉
老年人在选择温泉时,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水质特点来决定。常见的温泉类型有:
单纯泉:温和无刺激,适合大多数老年人。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对中风、外周神经痛等有一定舒缓功效。
弱盐泉:也被称为“热之汤”,因为水中的矿物质会使身体在沐浴后保持温暖。适合体质较好的老年人。
碳酸泉:对防治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有一定效果,但不适宜患有肾脏病、肠胃疾病的人群。
硫磺泉:对慢性皮肤病有缓解作用,但皮肤敏感的老年人需谨慎。
安全泡温泉的具体方法
控制水温和时间:老年人泡温泉的水温应控制在38-40℃之间,避免高温池。每次浸泡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可分多次进行。如果想尝试高温池,建议第一次先泡3分钟,起来休息3分钟,再入池泡5分钟,反复入池3-6次,切记单次泡别超过15分钟。
循序渐进:下水前先用手或脚伸进温泉池中试试水温,先泡双腿,慢慢泡下半身(心脏以下),待适应后再让上半身完全泡入水中。离池时也应缓慢起身,适应后再离开水池。
补充水分:泡温泉前应补充足够的水分,因为身体泡在水中,汗水不能蒸发,时间长了就可能导致“热中暑”;且水中的物质会对人体进行渗透,引起皮肤水肿,因此浸泡时间以15分钟—20分钟为宜,中间最好能起身1至2次。
注意个人卫生:泡完温泉后,水中的矿物质和负离子刚被身体吸收,如马上蒸桑拿,不仅身上有益的矿物质很容易随汗液排出,还可能出现口干、头晕等现象,甚至引起心脑血管病。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75岁以上老年人:原则上应避免泡温泉。
慢性病患者:
- 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患者需遵医嘱,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糖尿病患者: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水温过高可能致使胰岛素吸收加快,机体能量消耗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较易出现意外。
- 皮肤敏感者:避免长时间浸泡,以免引起皮肤过敏。
- 其他情况:
- 饭前30分钟和饭后一小时内不可泡温泉,因为温泉的热度会刺激血液不断往皮肤表面集中,抑制消化系统的运作和食欲中枢。
- 酒后或饮酒过量不可泡。因为温泉的温热作用会使得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心脏负荷过重,站立时大脑的血液较少,易引发头晕摔倒意外。
- 患有传染性疾病、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血友病、肾脏病、耳膜破洞患者,大小便失禁、癫痫患者,皮肤敏感变差、感觉障碍患者 。
实用建议
选择正规场所:确保温泉设施安全,水质有保障。
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在恶劣天气下外出泡温泉。
结伴而行:老年人泡温泉最好有人陪同,互相照应。
携带常用药物: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应随身携带常用药物。
注意保暖:泡完温泉后应及时擦干身体,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通过掌握这些安全指南,老年人在冬季泡温泉时就能更好地享受这份温暖与舒适。但最重要的是,无论选择何种养生方式,都应以安全为前提,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