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纪立农团队发现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17%糖尿病风险
重磅!纪立农团队发现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17%糖尿病风险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团队在《柳叶刀》子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在糖尿病预防中的新突破。
研究背景与意义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全球约有4.63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45年这一数字将增至7亿。在中国,糖尿病患者约占成年人口的11%,达1.298亿人,其中约95%为2型糖尿病。
更令人担忧的是,糖尿病前期(即葡萄糖调节受损)人群比例高达50%,每年约有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为糖尿病,最终发展为糖尿病的比例高达70%。因此,如何有效预防糖尿病,尤其是针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干预,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研究设计与主要发现
纪立农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在全国43家综合医院的内分泌科进行。研究纳入了1678名年龄在18-70岁之间的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干预组:二甲双胍(起始剂量850mg/天,两周后增至1700mg/天)+生活方式干预
- 对照组:单纯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
- 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每周5天)
- 不喝含糖饮料
- 晚餐后不进食
- 若BMI≥25kg/m²,每餐减少50g碳水化合物摄入
- 每天蔬菜摄入量至少500g
- 每周外出就餐不超过一次
经过中位2.03年的随访,研究发现:
- 干预组糖尿病发病率为每100人年17.27例
- 对照组糖尿病发病率为每100人年19.83例
- 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使糖尿病风险降低17%(HR 0.83, 95% CI 0.70-0.99)
临床意义与应用前景
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糖尿病的基石,但长期坚持存在挑战,且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二甲双胍作为一线降糖药,其安全性与耐受性已得到广泛验证。将二甲双胍与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不仅提高了预防效果,还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有力的循证依据。
专家观点与未来展望
专家指出,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糖尿病预防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研究团队将继续关注不同亚组人群的干预效果,以期为个性化预防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科普延伸: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
二甲双胍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降糖药,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
- 提高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肝糖生成
- 抑制α-磷酸甘油脱氢酶,减少乳酸与甘油转化为葡萄糖
- 激活AMPK,影响下游一系列酶的活性,控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能力
此外,二甲双胍还具有改善肠道菌群、调节炎症反应等作用,这些可能与其潜在的抗衰老和抗癌效果有关。
这一研究的发布,为糖尿病预防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而言,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疾病进展风险,改善生活质量。同时,这也为临床医生在糖尿病预防中使用二甲双胍提供了有力的循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