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OCR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模板匹配到深度学习算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OCR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模板匹配到深度学习算法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788070488_121047084/?pvid=000115_3w_a

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技术,作为信息提取的关键技术之一,自其诞生以来便极大地推动了文档处理的数字化进程,本文会详细描述OCR识别技术的前世今生。

历史发展:

OCR技术最早由德国科学家Tausheck在1929年提出,他预见到利用科技手段自动识别文字的可能性。进入20世纪60年代,IBM公司的Casey和Nagy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汉字识别的文章,采用了模板匹配法识别了1000个印刷体汉字,这是OCR技术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早期实践。早期OCR技术主要集中在印刷体字符的识别上,识别率和速度有限,硬件设备成本高,主要在银行、保险、邮政、图书馆等领域得到初步应用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平台式扫描仪的广泛应用和信息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的普及,OCR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识别正确率和识别速度大幅提高,硬件成本降低,使得OCR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原来的模板匹配方法逐渐转向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早期的OCR技术采用模板匹配方法进行字符识别,但深度学习技术的引入使得OCR技术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得到极大提升。从单一识别到多模态融合,现代OCR技术不仅关注图像中的文字信息,还融合了图像、文本、语音等多种信息,通过多模态融合技术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