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洲塔:见证广州千年商贸传奇的“海上明珠”
琶洲塔:见证广州千年商贸传奇的“海上明珠”
在广州东南方的珠江河畔,一座八角九层的古塔静静地矗立了四百多年。这座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琶洲塔,不仅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更是这座城市千年商贸历史的见证者。
琶洲塔初建时,是为了“壮观形胜,镇邪避灾”。然而,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它很快成为了珠江航道上的重要航标。在明清时期,每年都有近百艘外国商船从珠江口进入广州贸易。这些商船在莲花塔的指引下,一路北上,当看到琶洲塔时,就知道已经到达广州城外港。正如美国商人亨特在《旧中国杂记》中所写:“外国人溯江而上前往广州,过了虎门以后,往往会被沿途看到的几个高耸的宝塔所吸引……离广州最近的一座被外国人称为磨碟砂涌塔(Lob Creek Pagoda),得名自流过它所在的小丘下的一条珠江支流。另一座是黄埔塔。还有一座塔在二道滩旁的山丘上。在城墙内的‘五层楼’上,尽管相隔30英里的距离,都能清楚地看到这个塔。”
这三座塔中,琶洲塔给外国商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它不仅是一座航标,更成为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标志。在当时的西方人眼中,琶洲塔被称为“黄埔塔”或“中途塔”,是他们进入广州的标志性建筑。塔身高达50余米,八角形的楼阁式设计,每层都设有佛龛,塔基八角均镶有西方人形象的石刻托塔力士,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然而,时光荏苒,琶洲塔也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在清末仇池石辑《羊城古钞》中记载:“海鳌塔,在城东南四十里琵琶洲上,……洲当会城下游,有二山连缀,穹然若魁父之邺。其内一石山冢高平,建塔其上,名曰海鳌,盖以常有金鳌浮出,当如白日也。赤岗、海鳌两塔屹然与白云之山并秀,为越东门户,引海印、海珠为三关,而全粤扶兴之气乃完且固。盖吾粤诸郡以会城为冠冕,会城壮,则全粤皆壮。乃今三塔在东,三浮石在西。西以锁西北二江之上游;东以锁西北两江之下流。而虎门之内,有浮莲塔(即莲花塔)以束海口,使山水回顾有情,势力愈重。是浮莲塔又为江上之第三道塔云。”
1963年,琶洲塔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香港人汤宝森先生捐资50万元人民币,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修缮。如今,琶洲塔不仅是广州海珠有轨列车的站点之一,更成为了城市文化地标。站在塔下,可以遥看广州塔、广交会展馆等现代建筑,感受广州千年商都的历史传承。
四百多年来,琶洲塔见证了广州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历程。它不仅是广州的地理标志,更是这座城市开放包容、商贸繁荣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