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再添两个省级美丽海湾:五垒岛湾和洋村口湾区
威海再添两个省级美丽海湾:五垒岛湾和洋村口湾区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第二批省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名单,威海市五垒岛湾和洋村口湾区成功入选。这是继首批双岛湾—威海湾区、阴山湾—马栏湾区入选后,威海再次获得省级美丽海湾殊荣,展现了威海在海湾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的显著成效。
五垒岛湾:湿地生态的典范
五垒岛湾位于威海市文登区,海岸线长达38.9公里,海湾面积200平方公里。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拥有丰富的湿地类型,是山东省湿地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据统计,五垒岛湾内现有维管植物263种,包括中华结缕草、野大豆2种国家级保护植物,二色补血草、列当2种山东省稀有濒危植物。此外,这里还栖息着50余种鱼、虾、蟹、贝、参等海珍品,贝类超40种,各种浮游植物300余种,脊椎动物302种,淡水和海洋底栖动物294种。
为了保护这片宝贵的湿地生态系统,威海市南海新区严格落实河湖湾“三长合一”制度,建立了高规格的“湾管员”队伍,并打造了智慧监管平台和湿地土壤监测系统,实现对入海河流、岸线、湿地的全天候监控和全覆盖管护。
同时,五垒岛湾还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积极开展碳储量调查、盐生植物繁育、海岸带生态修复、海洋负排放实验等研究工作。目前,已建成总面积6000亩的盐生植物种质繁育基地和海洋碳汇主题科普教育基地,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融合发展。
洋村口湾区:智慧管护的标杆
洋村口湾区位于乳山市,海岸线长达77.8公里,海湾面积233.4平方公里,享有“天下第一滩”的美誉。这里不仅自然风光优美,更在海湾管理方面树立了智慧管护的标杆。
洋村口湾区创新构建了“湾长+N”的海湾协同管护模式,通过建设乳山河湖湾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重点区域的全覆盖、全天候、智能化监管。同时,湾区还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包括岸线修复、生态绿廊建设、盐碱滩涂改造、滨海湿地恢复等,进一步筑牢了生态安全屏障。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洋村口湾区还注重文旅融合发展。通过打造26处精致景点,串联起多个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旅游点,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威海经验:科技赋能海湾保护
威海市在海湾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全市建立了四级湾长和近600人的湾管员队伍,通过智慧化湾长制管理平台,实现了问题发现、报告、整改、归档的闭环管理机制。
在污染治理方面,威海市将全域划分为16个生态修复单元,包括9个重点污染防控与生态修复单元及7个生态保育与水源涵养单元。每个单元都制定了针对性的管控目标和修复重点,实现了精准治理。
同时,威海市还注重陆海统筹,优化近岸陆海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完善滨海公共空间体系和慢行系统,提升公众亲海体验,真正实现了“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愿景。
随着五垒岛湾和洋村口湾区的成功入选,威海市北部海域已全部建成美丽海湾。未来,威海将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海湾保护路径,为全国海湾生态保护提供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