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东站:改变区域交通格局的新引擎
西安东站:改变区域交通格局的新引擎
西安东站作为西北地区特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其建设将极大提升西安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预计2026年投用后,西安将迎来“双高铁站”时代,不仅分散了西安北站的人流压力,还将带动雁塔、长安等区域的发展。西安东站接入多条地铁线路,包括5号线、13号线、15号线等,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此外,《西安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到西安东站的建设,这标志着西安正朝着构建现代化综合枢纽体系的目标迈进。
西安东站:西北最大铁路枢纽的崛起
西安东站位于西安市绕城高速外侧,浐河东侧,白鹿原西侧,是集高铁、普铁、地铁、公交于一体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车站车场总规模13台27线,其中西渝高速场5台9线,西武高速场4台8线,西康普速场4台10线,预留城际场,还配套设置动车运用所、走行线、普速存车场等设备设施。
西安东站建筑总规模39.4万平方米,其中站房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年旅客发送量预计达到3650万人次。站房以“秦山渭水,丝路长安”为设计理念,通过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菱形屋面形态,塑造出“八百里秦川”的恢弘气势。正立面运用灵动的弧线造型,勾勒出丝绸飘动的飞舞之势,寓意西安东站将成为新时代“一带一路”上的新地标。
西安铁路枢纽:五座车站的协同布局
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及陕西省政府联合下发的《西安铁路枢纽规划(2016-2030年)》,西安铁路枢纽北至包西铁路钟家村站(含),南至西康铁路引镇站(含),东至陇海铁路渭南站(含),西至陇海铁路兴平站(含)。规划年度,西安铁路枢纽将形成衔接包头、太原、武汉、郑州、重庆、成都、兰州、银川、合肥、侯马、平凉等11个方向,包西、大西、郑西、西武、西渝、西成、西兰、银西高铁以及既有陇海、包西、宁西、侯西、西平、西康、咸铜铁路等15条干线和西安至法门寺、韩城、潼关等关中城际铁路引入的大型环形放射状铁路枢纽。
按照规划,西安铁路枢纽将形成“四主一辅”客运系统布局。更名后,“四主一辅”车站变成了:西安东站、西安西站、西安北站、西安站以及规划中的西安南站(西安西站为“辅”,其余四站为“主”)。
西安东站:区域交通格局的改变者
西安东站的建设将极大改善西安东部地区的交通状况。按照规划,西安东站将与西安地铁5号线、12号线、15号线、21号线接驳,并与西安市绕城高速、三环快速路、210国道、东长安街等主要交通通道衔接,交通十分便利。
建成后,西安东站将接入新建西十、西康、西延高铁和既有西康铁路,对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支撑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双枢纽时代:西安东站与西安北站的协同效应
西安北站坐落在西安市未央区,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重要铁路枢纽。它坐落于西安市北部中轴线上,是西北地区规模最为宏大的铁路客运中心,主要承担高铁客运任务,是中国西部地区高铁动车组列车停靠最频繁的车站之一。
西安东站则是一个规划中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位于灞桥区,具体位置在绕城高速东南、浐河东岸,距离(原)纺织城火车站大约1.5公里。西安东站不仅是我国中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的铁路枢纽之一,还是一个集高铁、普速铁路、城际铁路、地铁和公交于一体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从地理位置上看,西安北站和西安东站虽同处西安,但各自位于城市的不同区域,西安北站位于西安市北部,而西安东站则位于灞桥区。从功能定位来看,西安北站专注于高铁客运,而西安东站则是一个多功能的交通枢纽,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交通需求。
在交通设施方面,西安北站主要服务于高速铁路,提供便捷的高铁服务,是西部地区高铁动车组列车的主要停靠点。而西安东站则更加注重多模式交通的衔接,不仅服务于高铁,还涵盖了普速铁路、城际铁路、地铁和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选择。
总体而言,西安北站和西安东站各有侧重,西安北站主要承担高铁客运任务,西安东站则是一个多功能综合交通枢纽,两者共同构成了西安的铁路交通体系,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出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