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疫苗:如何避免被宠物咬伤后悲剧发生?
狂犬病疫苗:如何避免被宠物咬伤后悲剧发生?
一个真实的案例:狂犬病就在我们身边
2007年,美国威斯康星州发生了一起罕见的狂犬病治愈案例。17岁的女孩珍娜在教堂做礼拜时,一只蝙蝠撞到地上,她好心将其放生,却不料被蝙蝠咬伤左手食指。一个月后,珍娜开始出现头晕、恶心、发热等症状,随后病情迅速恶化,被确诊为狂犬病。在医生的建议下,她的父母决定尝试一种前所未有的治疗方法——让珍娜进入“假死”状态,通过药物诱导大脑进入低能耗状态,同时维持免疫系统正常运转。经过10天的治疗,珍娜奇迹般地苏醒过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例狂犬病发病后治愈的患者。
这个案例虽然罕见,但它揭示了狂犬病的可怕和预防的重要性。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性疾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幸运的是,通过及时的疫苗接种和正确的伤口处理,我们可以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被动物咬伤后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疫苗?
被动物咬伤后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疫苗,主要取决于伤口的严重程度和动物的类型。根据狂犬病暴露等级,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I级暴露:接触或喂养动物,或完好的皮肤被舔舐。这种情况下,仅需清洗暴露部位,无需进行医学处置,不需要接种疫苗。
Ⅱ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对于此类伤口,需要进行伤口处置并接种狂犬疫苗。
Ⅲ级暴露: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或破损皮肤被舔舐,或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组织污染,或直接接触蝙蝠。对于此类伤口,需要进行伤口处置、接种狂犬疫苗,并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如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或单克隆抗体)。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被家养宠物咬伤,也不能掉以轻心。狂犬病病毒可能存在于看似健康的动物体内,因此,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措施。
如何正确处理伤口?
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正确的伤口处理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
彻底冲洗: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专业冲洗液)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约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清洁剂。对于较深的伤口,可用注射器或专用冲洗设备对伤口内部进行灌注冲洗。
消毒处理:伤口冲洗后用稀释碘伏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果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涂擦伤口。如果伤口碎烂组织较多,还需要对伤口进行清创。
特殊部位处理:
- 眼部: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一般不用任何消毒剂。
- 口腔:冲洗时要注意保持患者头低位,以免冲洗液流入咽喉部造成窒息。
- 外生殖器或肛门黏膜:伤口处置、冲洗方法同普通伤口,注意冲洗方向应向外,避免污染深部黏膜。
狂犬疫苗的接种流程和注意事项
狂犬疫苗的接种流程和注意事项如下:
接种时间:医生建议在狂犬病暴露后首次注射狂犬疫苗时间越早越好。狂犬病疫苗接种免疫程序分两种:
- 5针免疫程序:第1针应在狂犬病暴露后尽快注射,此为第0天(注射当天,下同)注射,之后的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各注射一次,共注射5剂次。
- “2-1-1”免疫程序:于0天注射狂犬病疫苗2剂次(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1剂次),第7、21天各注射1剂次,共注射4剂次。
全程接种后的加强接种:
- 全程接种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加强接种;
- 全程接种后3个月及以上再次暴露者,应于0、3天各加强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
注意事项:
- 接种后不能马上回家,要在接种场所观察30分钟,无异常后方可离开。
- 适当休息,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多喝水。
- 在饮食方面没有特殊要求,建议少吃辛辣食物。
- 对于过敏体质的个体,在接种疫苗期间,应尽量避免进食相关的过敏源食物。
- 避免暴饮暴食,茶碱不耐受者应适量饮用茶,避免在睡前或空腹时饮用。
- 接种疫苗后不建议剧烈运动。
接种疫苗后还需要注意什么?
观察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后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发热、注射部位红肿等不良反应,如有应及时就医。
完成全程接种:即使伤口看似不严重,也应完成全程疫苗接种,以确保充分的保护效果。
定期检查抗体: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兽医、动物饲养员等),建议定期检查狂犬病抗体水平,必要时进行加强接种。
避免再次暴露: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避免与可疑患病动物接触,减少再次暴露的风险。
狂犬病虽然致命,但通过及时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避免悲剧的发生。记住,一旦被动物咬伤或抓伤,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并及时接种狂犬疫苗是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狂犬病侵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