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城墟:茂名乡村振兴的美食文化样本
油城墟:茂名乡村振兴的美食文化样本
油城墟是茂名市“百墟千村振兴计划”的重点项目,依托露天矿生态公园,串联7个乡村,形成“一路一带一核七村”的空间结构。项目以美食和文化为核心,打造了簸箕巷等特色街区,汇集了簸箕炊、籺等地方特色美食,以及铜铸等非遗文化体验。
美食文化:油城墟的灵魂
油城墟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其独特的美食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簸箕炊和籺。
簸箕炊是茂名的传统特色小吃,被列入茂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工艺独特:选用隔年老米浸泡后磨成米浆,用竹篾编织的簸箕蒸煮,每层熟透后再添加新米浆,一般都有三层以上。切块后淋上特制的韭菜油,口感细腻富有弹性,软滑而不黏牙。
籺是粤西地区的传统小吃,承载着茂名人对家乡的记忆。在油城墟的“阿朱家籺”体验馆,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传统的菠萝叶寿桃籺,还能体验到与芋头、木瓜、豆角叶等原生态食材结合的创新品种。这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让籺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除了美食,油城墟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文林陈氏铸铜技艺作为茂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展示。铜烟灰缸、铜锁、铜香炉等工艺品,不仅展现了精湛的制作工艺,也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记忆。
经济带动:看得见的成效
油城墟的建设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23年中秋国庆8天假期,油城墟总人流量约22.3万人次,露天矿“好心湖”总流量达33.2万人次。簸箕巷开业当天更是人潮涌动,各店铺营业额大幅增长。
以部分代表性店铺为例:
- “宜良山簸箕炊”日销约200盖
- “壹粥壹烤”平均营业额7000-10000元/日
- “主烤官餐吧”营业额6000-8000元/日
- “一品茶点”营业额7000元/日
- “动动漫城”营业额8000-15000元/日
- “文林村铜制品”日售400个以上,日营业额4000元以上
油城墟项目聚焦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增收核心指标,通过出租微加工厂、土地流转、农村电商、带动就业等形式,已增加村集体收入近145万元,带动近7000人就业,帮助农民增加二产收入超3000万元,商铺租金提升50%左右,项目建成后预估年产值2亿元,产生了以业带村、以村旺镇、以镇兴市的示范效应。
综合效益:乡村振兴的新典范
油城墟项目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留住了乡愁。项目推动金塘镇墟创建卫生镇,铺设施污水管网10.5公里,硬底化村内道路36.34公里,建成并完善了16条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并委托第三方运营;建设了垃圾集中收集点15个,新建公厕9座,建设口袋公园12个,四小园16个,优化了环境,实现各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展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业文化和矿山特色文化,结合当地红色资源(白土村)及历史传统墟日打造了红色文化和墟日文化,以文化的力量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
油城墟的成功经验,为茂名市乃至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通过“美食+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也留住了乡愁,实现了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