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轼与白居易的西湖情缘:从水利工程到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与白居易的西湖情缘:从水利工程到文化传承

引用
腾讯
12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28A0114Y00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HOS75HQ05529HOR.html
3.
http://hangchow.org/index.php/base/news_show/cid/8371
4.
https://hznews.hangzhou.com.cn/chengshi/content/2024-03/23/content_8705401_0.htm
5.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808/07/8102575_1091612608.shtml
6.
https://hznews.hangzhou.com.cn/wghz/content/2020-11/16/content_7854443.htm
7.
https://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230220/190683.shtml
8.
https://www.hzarchives.org.cn/info/4733
9.
https://www.jzsbs.com/info.html?cid=9792
10.
http://www.zj.chinanews.com.cn/nzxzl/2024-10-10/detail-ihehwccy6196672.shtml
11.
https://zjnews.zjol.com.cn/zjxc/202402/t20240229_26681377.shtml
12.
http://www.jsgg.com.cn/Index/Display.asp?NewsID=20604

杭州西湖,这片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水域,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在众多为西湖留下印记的历史人物中,苏轼和白居易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两位。他们不仅以诗词赞美西湖,更以实际行动治理西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

01

苏轼:以水利专家的身份重塑西湖

苏轼与杭州的缘分始于熙宁四年(1071年),时年36岁的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自请外放,第一站便是杭州,担任通判。15年后,已54岁的苏轼再次以龙图阁学士身份领军浙西兼任杭州太守,重返杭州。两次任职虽仅五年,但苏轼以其卓越的治理能力和人文情怀,为杭州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面对西湖严重的淤塞问题,立即着手制定疏浚方案。他上书朝廷,详细阐述了西湖对于杭州的重要性,从放生、民饮、灌溉、助航、酿酒五个方面论证西湖决不可废。朝廷批准后,苏轼用朝廷拨给的僧人“度牒”1百道,卖了1万7千贯钱,加上救灾所余钱1万贯,米1万石,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雇人开撩西湖。经过半年的整治疏浚,西湖面貌焕然一新,湖中水草淤泥全部被清理掉,湖面豁然开朗。

在治理过程中,苏轼展现出了非凡的水利智慧。他将挖出的葑草和淤泥用于堆筑苏堤,全长近3公里,横贯湖面,将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堤上建六座石拱桥,两岸遍植芙蓉、杨柳,修建了九座亭子,成为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为了防止西湖再度淤塞,苏轼还下令撤废湖中私围的葑田,在今湖心亭一带建立石塔三座,禁止在石塔范围内养殖菱藕,保持西湖大部分水域的开阔清澈。

02

白居易:以民生为本的水利工程

白居易与杭州的缘分始于长庆二年(822年),时年51岁的他被任命为杭州刺史。虽然在杭州的任期只有短短三年,但白居易以其务实的治理风格和为民情怀,为杭州留下了重要的水利工程和文化遗产。

白居易到杭州时,西湖上原来的堤岸不但堤身很低,而且年久失修,根本起不到蓄水灌溉和防洪的作用。为此,他亲自主持修建了一道拦湖大堤,彻底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湖堤修好后,白居易写了一篇《钱塘湖石纪》,并刻石立在湖边。

杭州地处钱塘江边,常受海潮的侵袭,土地碱性很重,所以居民饮水是一个大问题。唐德宗时,杭州刺史李泌在城内开凿了六井,引西湖水入井,使居民可以饮用淡水。但在这时,西湖和六井的通道已经严重淤塞,白居易就带人重新疏通了输水通道和六井。对此,《西湖游览志》记载:“白居易缵邺侯之绩而浚治之,民以为利。”

03

文化遗产:诗词与景观的完美融合

苏轼和白居易不仅是杰出的水利专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们的诗词作品,为西湖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绘了西湖早春的美丽景象,其中“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句,生动展现了白堤的优美风光。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则将西湖比作西子,写出了西湖无论晴雨皆美的独特韵味,成为西湖最著名的文化名片。

04

永恒的纪念:苏堤与白堤

如今,漫步在苏堤和白堤上,不仅能欣赏到西湖的秀美风光,还能感受到这两位诗人的诗意情怀。苏堤全长近3公里,堤上种有桃树和柳树,春天时桃红柳绿,小桥流水,亭阁错落,相映成趣。白堤全长987米,宽33米,横贯在湖面上,将西湖自然地分成里湖、外湖。堤上两边,种着一行杨柳和碧桃。柳树146株,为垂柳;桃树144株,基本为碧桃。

苏轼和白居易对西湖的治理,不仅改善了当地的水利条件,更为后世留下了美丽的风景线。他们的诗词作品,与其他历代文化名人赞美西湖的文字一起,汇成了西湖的魂,成为西湖之所以能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苏轼所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这两位伟大的诗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杭州留下了永恒的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