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誓师:冯玉祥与北伐战争的关键时刻
五原誓师:冯玉祥与北伐战争的关键时刻
1926年9月17日,内蒙古五原县旧城广场上,一场庄严的誓师大会正在举行。冯玉祥将军站在主席台上,面对着一万余名官兵,庄严宣誓:“遵从三民主义,加入北伐!”这一刻,不仅标志着冯玉祥个人军事生涯的重要转折,更成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关键节点。
誓师前的曲折历程
冯玉祥,这位从普通士兵成长起来的军事将领,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参与发动滦州起义,虽未成功,却彰显了革命决心。此后,冯玉祥在北方革命军政府担任总参谋长,后又在袁世凯编练备补军时担任前营营长。1914年,他升任陆军第7师第14旅旅长,率部在河南、陕西一带参加镇压白朗起义军。1915年,他奉命率部入川与护国军作战,但暗中与蔡锷联络,最终于次年3月议和停战。
1924年,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推翻曹锟政府,随后成立国民军。然而,1925年底,国民军在反奉战争中失败,冯玉祥被迫退守包头。1926年4月,国民军再度发动政变,进占北京,但随后兵败退守南口。5月,冯玉祥赴苏联考察,8月携苏联代表乌斯马诺夫、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于右任、中共代表刘伯坚等一起到达五原。
五原誓师:历史性的时刻
1926年9月17日,五原县旧城广场上,冯玉祥及国民军一、二、三、五、六各军一万余名官兵整齐列队。于右任、刘伯坚、乌斯马诺夫、绥远省民政厅长邓鉴山等出席了大会。冯玉祥发表宣言,决心遵从三民主义,加入北伐。于右任代表国民党向冯玉祥授北伐军旗。誓师会上还举行了易旗仪式,将五色旗更换为青天白日旗。冯玉祥正式就任国民革命军联军总司令,宣布所部加入中国国民党。
北伐战争的关键力量
五原誓师后,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联军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北伐战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与南方的国民革命军遥相呼应,共同打击北洋军阀势力。冯玉祥的部队在陕西、甘肃等地连续取得胜利,为北伐战争的最终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1926年底,国民革命军已控制了除江苏、浙江、安徽以外的南部各省。冯玉祥的国民军联军也已控制西北地区,准备东出潼关,响应北伐军。北伐战争胜利的大局已定。
历史意义与纪念
五原誓师不仅是冯玉祥个人军事生涯的重要转折点,更是北伐战争中的关键事件。它标志着西北军正式加入国民革命阵营,为北伐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冯玉祥的行动体现了当时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团结合作,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在当代,五原县以五原誓师、五原大捷等历史事件资料,相继建成五原县博物馆、冯玉祥将军雕像、五原誓师广场等建筑。其中,五原誓师广场是为纪念五原誓师80周年,投资3800万元重新修建的广场。广场主体建筑由古城墙、誓师台和誓师塑像等组成,是首批命名的内蒙古中共党史宣传教育基地。
五原誓师,这一发生在90多年前的历史事件,不仅见证了冯玉祥从一个普通士兵到影响中国政局的重要人物的传奇历程,更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