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专家解读这幅北宋名画的季节之争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专家解读这幅北宋名画的季节之争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作以其细致入微的笔触和生动的场景再现,展现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关于这幅画作所描绘的季节,历来众说纷纭,有春季说和秋季说两种主要观点。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春季说
春季说的主要依据包括:
画中自然景物特征:画中出现了柳树,柳枝新绿,桃花盛开,这些都是春季的典型特征。此外,画中的人物穿着轻薄的衣服,呈现出春日的氛围。
历史文献记载:明代的《味水轩日记》中记载,这幅画有宋徽宗的题诗,诗中有“水在上河春”一句,显然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色。近代及当代美术史家郑振铎、徐邦达、张安治等均支持春景之说。
画作尺寸与技术:该画作尺寸为宽28厘米、长527厘米,采用绢本设色技术,这些信息进一步证实了画作的年代和艺术价值。
秋季说
秋季说的主要依据包括:
画中细节分析:开封市教师孔宪易先生在1981年的文章中提出八项理由支持秋季说。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是画中右首的驴子驮着木炭,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在农历十月才开始使用暖炉炭,这与春季不符。
地名考证:据《宋会要辑稿》,汴京外城及郊区共划分136坊,其中一坊名为“清明坊”。因此,“清明”二字并非指“清明时节”,而是描绘了当时清明坊到虹桥这一段上河的秋季景色。
专家观点
春季说支持者:明代的《味水轩日记》中记载,这幅画有宋徽宗的题诗,诗中有“水在上河春”一句,显然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色。近代及当代美术史家郑振铎、徐邦达、张安治等均支持春景之说。
秋季说支持者:开封市教师孔宪易先生在1981年的文章中提出八项理由支持秋季说。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是画中右首的驴子驮着木炭,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在农历十月才开始使用暖炉炭,这与春季不符。
结论
《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季节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春季说和秋季说各有其理据,但春季说似乎更为主流。无论如何,《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