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几颗花生,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3%
每天吃几颗花生,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3%
“每天吃4-5颗花生,可使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3%。”这是发表在《Stroke》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得出的结论。这项研究还发现,与不吃花生的人相比,每天食用花生的人患缺血性中风和全脑卒中的风险分别降低20%和16%。
花生,这种常见的零食,究竟为何能对心血管健康产生如此显著的保护作用?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花生中的“护心”成分
花生的脂肪含量高达49.4%,但其中超过80%是不饱和脂肪酸,包括油酸和亚油酸等。这些“好脂肪”不仅能调控血脂,还能促进胆固醇形成胆固醇脂,帮助脂质正常转运代谢。
此外,花生中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这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也是脂蛋白的关键组成部分。卵磷脂能促进脂肪与胆固醇的转运代谢,防止过多胆固醇沉积,从而保护血管健康。
花生中的精氨酸代谢后会产生一种能保护血管内皮的物质,有助于防止动脉斑块形成。同时,花生还富含白藜芦醇等抗氧化物质,能清除自由基,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如何科学食用花生
虽然花生对心血管健康有益,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食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10-25克坚果类食物,花生也应适量食用。
最佳的食用方式是水煮。水煮能避免花生中的脂肪受热氧化,更好地保留其营养成分。同时,水煮花生的盐分含量相对较低,更适合需要控制血压的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花生虽好,但并非人人适宜。高尿酸、痛风患者应谨慎食用,因为花生中嘌呤含量较高,且高脂肪饮食会影响尿酸排泄。慢性肾病患者也应避免食用花生,因其蛋白质含量较高,会加重肾脏负担。
花生的保存与选购
花生在储存不当的情况下容易霉变,产生强致癌物黄曲霉素。因此,选购花生时应注意选择干燥、无霉变的产品。储存时要保持干燥通风,避免潮湿。
此外,建议优先选择未加工的原味花生,避免过多摄入盐分或糖分。在食用时,不要剥掉花生红衣,因为红衣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及单宁成分,具有止泻等功效。
总结而言,花生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对心血管健康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食用时需注意适量,并选择正确的食用方式。对于特定人群,如高尿酸、痛风患者和慢性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