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赤峰:教你做对夹和锅包肉
舌尖上的赤峰:教你做对夹和锅包肉
赤峰,这座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以其独特的美食闻名遐迩。在众多赤峰美食中,对夹和锅包肉堪称最具代表性的两道佳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赤峰的厨房,学习如何制作这两道令人垂涎的美食。
赤峰对夹:酥脆与柔软的完美结合
对夹,这道看似简单的美食,实则蕴含着赤峰人对饮食文化的独特理解。它将酥皮和香嫩的熏肉完美结合,成为赤峰地区的传统名点。对夹的制作工艺复杂,从面饼到熏肉,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
面饼的制作
对夹的面饼,也被称为“对夹皮儿”,是这道美食的灵魂所在。制作时,需要用猪油、盐、钒、五香面儿与少许砂糖和成面团,反复层叠,形成千层酥皮。面饼先入炉烤熟,出炉后再用酥油拌着糜子面在外表涂抹一遍,二次入炉急火熏烤起酥。这样制作出的对夹皮儿,外表金黄酥脆,内里柔软绵密,层次分明。
熏肉的制作
对夹中的熏肉选用半肥半瘦的膘子肉,切成方块码在大锅里,加入花椒、八角、砂仁、桂皮、丁香、甘草等香料,以及葱、姜、蒜和豆瓣酱、砂糖。先开锅大煮,再下酱焖蒸,等到肥肉油花尽出,用铁篦捞起来淋净,上锅熏烤。与张家口用柏木屑熏烤不同,赤峰多用松木,别有一番清香。
组装与食用
对夹的组装过程也十分讲究。将烤好的对夹皮儿侧切开口,用小刀剖开,两边一挤,口就被撑大。然后用竹夹往里塞熏肉,肥瘦相间,瘦在上,肥在下,以图个好卖相。真正做得好的对夹,对夹皮儿一出锅,外表是一层金黄色的酥皮,里面能看到一层层的绵软面皮儿。咬第一口时,牙齿先破开脆皮,咔吧一声,唇边立刻带有淡淡的烤糊油香,然后再一气切开数十层软面,热气腾腾的熟面熟油,在口腔内弥散出油腻的麦香;最后牙齿会咬到夹在最中间的熏肉——赤峰的对夹铺夹熏肉讲究肥瘦相间,但不是平均分配,而是瘦在上,肥在下,以图个好卖相,所以第一口吃到的,是最好最香的部分——一待得第一口合拢,酥皮碎片、麦香面片以及熏肉精华已经在舌尖混为一团,满口喷香。咀嚼片刻,略感口干,就一口羊杂汤,让腥膻之味杀入口腔,把已凝聚的味道重新冲散,口腔内二度香气四溢。此时经过汤水滋润,面肉已可轻松下咽,平安落入胃袋,温暖慰帖,口中香气久久不散。当真是无比充实,宛若升仙。
锅包肉:酸甜可口的东北经典
锅包肉作为东北地区的经典菜品,在赤峰也有其独特的风味。赤峰版锅包肉偏咸口略带酸味,外酥里嫩,香而不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道美味的制作方法。
里脊肉的处理与腌制
选用新鲜的猪里脊肉,切成约5毫米厚的薄片。用刀背轻轻拍打肉片,使其更加松软。将肉片用清水浸泡15分钟,去除血水后捞出挤干水分。加入适量的盐、胡椒粉腌制15分钟,使肉质更加入味。
淀粉裹糊与炸制
将土豆淀粉提前泡水沉淀至少4小时。倒掉上层分离的清水,将腌制好的肉片倒入淀粉中,抓拌均匀,使每一片肉都裹上厚厚的淀粉糊。最后加入一勺食用油,防止炸制时油花四溅。锅中油温升至六成热时,将肉片一片片下锅,防止粘连。炸至定型后捞出,待油温升至八成热时进行复炸,炸至金黄酥脆。
调料汁的配比与烹饪
调制料汁时,按照1:1的比例混合白糖和白醋,加入少许盐和生抽调味。锅中留少许底油,放入葱丝、姜丝、胡萝卜丝等配菜炒香,倒入调好的料汁,煮至冒泡并稍变浓稠。最后将炸好的肉片快速翻炒均匀,使每一片肉都裹上酸甜的料汁,即可出锅装盘。
赤峰美食的文化传承
对夹和锅包肉不仅是赤峰餐桌上的常客,更承载着赤峰的地域文化和人们对美食的热爱与传承。对夹源自哈达火烧,经过苏氏父子的改良创新,成为赤峰的特色小吃;而锅包肉则在东北大地上流传百年,每家每户都有其独特的烹饪秘诀。
这两道美食,一咸一甜,一酥一嫩,完美展现了赤峰饮食文化的丰富与多样。无论是早餐时分的对夹配羊杂汤,还是晚餐时分的锅包肉配白米饭,都是赤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好滋味。如今,这两道美食已经走出赤峰,走向全国,让更多的人得以品尝到这来自塞外的美味。
所以,不妨动手试试,为自己和家人做一道正宗的赤峰对夹或锅包肉,感受一下赤峰美食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