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寒假已过大半,孩子做这7件事正是时候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寒假已过大半,孩子做这7件事正是时候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126173

寒假已过大半,孩子们的状态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兴奋、新鲜到逐渐产生倦怠,如何帮助孩子高质量完成寒假规划,调整状态,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问题识别到具体解决方案,为家长提供实用的指导建议。


孩子可能出现的7个问题

  1. 作息时间不正常
    寒假里,很多孩子天天睡懒觉,睡到中午才起来,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乱,连带着吃饭、学习、娱乐都跟着乱。

  2. "拖延症"上线
    寒假开始时,孩子们虽然有点放飞自我,但因学校规律作息的惯性影响,还是会认认真真地完成一些任务。但到了中期加之过年,孩子们开始渐渐松懈下来,"拖延症"很可能不知不觉地找上他们。

  3. "沉迷"电子产品
    孩子每天睡懒觉起来,守在电视机旁,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看完之后再继续玩游戏或者抱着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不放。

  4. 不吃正餐,专吃零食
    爱吃零食是孩子的天性。放假在家,父母管得相对较宽松,孩子自己想吃什么就吃,导致正餐时间吃不下饭。

  5. 养成做事懒散、不积极的坏习惯
    孩子成天我行我素,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观念:我现在放假在家,有的是时间,这个今天不做,可以推到明天来做。

  6. 依赖性增加,什么事都不自己做
    平时已经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可一到放假,尤其是在老人照看的情况下,变得事事依赖长辈。

  7. 无法控制情绪,乱发脾气
    作息紊乱等不良习惯给孩子带来的副作用就是脾气暴涨,家长一旦没有顺从孩子的意愿,孩子就无法有效控制情绪,开始乱发脾气。


家长需要的2种转变

在评价上

  • 发现、看到孩子的努力
  • 这个阶段,家长一定要检查孩子的作业,一定不能等到最后两三天,才想起来询问孩子作业有没有做,可以事先跟孩子约定什么时间检查,具体检查哪些作业。
  • 评价时,我们一定要发现、看到孩子的努力,不要光挑孩子的毛病。不然孩子会觉得自己努力了很久,但却不被父母看到,他们会很沮丧,下一阶段,孩子的动力就会削减很多。
  • 当然,鼓励和肯定孩子并不代表完全不指出孩子的问题,我们可以每次客观地指出孩子的一个不足,比如,可以这样说:"刚才我们提及了你作业中的很多优点,这里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它可以让你的作业变得更好,你要不要听一下?"

在心理状态上

  • 接受孩子偶尔的不认真
  • 孩子在长时间的作业过程中,也会偶有分心的时候,如果孩子有一两次作业不认真,我们不要太失望、太沮丧,也不要太生气。
  • 我们只需要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希望下次检查作业时,我会发现你变得更认真了,期待你的进步。"


孩子可以做的7件事

  1. 科学制定作息
  • 相信在寒假初期,家长们已经和孩子商量着制定了一份规划。现在假期过大半,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前半段时间的表现适当地进行一些更改、调整,让孩子更高效地度过假期剩余的时间。
  • 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例如,对于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做多长时间的作业、玩多久等规定做出相应的调整。重点是要合理安排,有所侧重,然后根据调整后的暑期作息时间表进行具体的实践。
  • 制订计划表时,我们需要重视的不是时间有多详细、多具体,而是实际可操作性能有多少。父母在和孩子制订计划表时,可将具体的时间换成时间段,以避免时间上的偏差。
  • 需要注意的是,假期时间表一定是孩子认可的,而不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否则他们一旦脱离了家长的监督,就会无法坚持,很难培养出好的习惯。毕竟,很多家长无法时时刻刻地盯着孩子。
  1. 给寒假作业进度"充值"
  • 孩子们在完成作业的问题上,普遍会出现诸如作业拖拉、 注意力不集中、答题不规范等问题。孩子出现这些现象,家长也不要着急。
  • 制订作业"充值"计划
  • 与孩子沟通时,明确其充足的休息和娱乐时间,每天坚持安排1到2个小时的学习。同时,家长可以定时翻看孩子的作业进展,根据孩子前半段时期作业的完成情况,采取适当奖励的方式,并对后期作业完成计划做相应调整,在孩子完成作业后及时表扬并兑现承诺。
  • 不要盯着孩子写作业
  • 有的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写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就一边帮孩子涂擦,一边责怪孩子。其实,在这种焦虑的氛围中,孩子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孩子正处于学习倦怠期,这时家长的频繁说教,孩子更是很难听进去的。
  • 培养孩子专心写作业的习惯
  • 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预估一个完成时间,然后征询孩子,如"语文40分钟能做完吗?数学30分钟能做完吗?"共同商讨制定目标时间。发现孩子做作业拖拉,感到必须制止时,可以走到孩子身边问"是不是遇到了难题做不下去了,要不要爸爸/妈妈帮你一下?"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将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
  1. 自主预习
  • 这段时间也需要家长们多多督促孩子,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增强孩子学习的主动性,顺便为新学期做好学习准备。
  • 提纲预习法
  • 与孩子一起把所预习的内容列成提纲,提炼概括为有逻辑联系的纲要结构,使之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观点突出,文字精炼,让孩子掌握章节大意和中心思想。
  • 温故知新预习法
  • 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帮助孩子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旧知识,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 扫除障碍预习法
  • 在预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通过查阅工具书、相关资料,以及请教他人等方式扫除学习障碍。这种课前预习方法的特点是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自主性,孩子能主动地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而继续前进,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1. 成为家务"小管家"
  • 孩子从放假开始到现在,都做过哪些家务?
  • 假期中,孩子是否依然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如果上面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的话,接下来,家长就要让孩子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务了,做家务看似事小,却是孩子的锻炼机会。
  • 从现在开始,告诉孩子,起床之后,要自己叠被子,自己的房间要自己定期打扫和收拾,看到爸妈在做饭的时候要搭把手,这些事情能适时地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 给孩子空间,提供鼓励和支持,不轻易插手,让孩子自己学会面对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家务劳动中,培养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1. 多读一本好书
  • 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或老师推荐的书单,选择一本好书,让孩子每天在安静的环境中,认真进行至少 1 小时的有效阅读。这样坚持到开学,相信孩子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家长不用限定孩子必须看经典名著,可以先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只要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能够静心看书就可以了。同时,父母的言传身教也很重要,在陪伴孩子时不玩手机,不做"低头族",孩子才能远离手机等电子产品,爱上读书。
  1. 亲子运动重振身心
  • 运动可以促进分泌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唤醒身体,保持心情愉快。
  • 赶着开学前的周末,带上孩子去体育场打一场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或在公园里一起来场亲子跑比赛,在运动中我们和孩子就拥有了更亲密的接触,孩子也会变得更加朝气蓬勃。
  • 也许,之后每周孩子都会主动要求你们:"爸爸妈妈,我们一起出去运动吧?"带着孩子运动起来,摆脱懈怠,享受身心的愉悦。
  1. 布置学习空间
  • 我们带着孩子一起重新布置下他们的卧室和书桌,打造一个焕然一新的学习空间,从环境开始,逐渐让孩子步入迎接新学期的状态,这主意还不错吧?
  • 比如,我们可以把卧室的墙纸换一换,窗帘换个颜色,换个更适合孩子身高的新桌子、新椅子,也可以买一串风铃,在书架上添几个漂亮的储物盒,手工制作一张充满创意的日程安排表。还可以安排和孩子一起给书桌做个"瘦身",把不常用的书、文具及其他物品拿走,放上常读、想读的书,亲子动手制作几个色彩斑斓的、创意十足的笔筒,选择摆放几盆朝气蓬勃的小盆栽……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逐渐感受到了"新气象"。

本文原文来自光明少年杂志,综合了人民教育、河南省教育厅、内蒙古教育发布、中国教育报、全国少工委等多家机构的建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