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经济开发区: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
蓝田经济开发区: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
蓝田经济开发区作为漳州市最老的省级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现有各类企业520多家,总投资超400亿元。2014年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64.5亿元,比增16.5%。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蓝田经济开发区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工业数字化转型: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
为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引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重点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带动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互联网产业园项目位于科能科技园二期地块,总用地约46亩,总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5亿元以上。该项目旨在建设“龙头企业引领、公共服务平台赋能”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打造漳州城市中心“数字化科技高地”。
“腾笼换鸟”:盘活存量资源的创新实践
为解决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蓝田经济开发区创新实施“腾笼换鸟”策略。通过工业普查评级,对近千家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分类施策。对于成片低效区域,通过国企成片收储、开发提升;对于零星低效企业,采取“一企一档”“一厂一策”对症下药。
例如,蓝田开发区下属国企蓝田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司法拍卖,收购了天伦饼干厂、锦达电子等3个项目,盘活闲置厂房3.8万平方米。恒美丽姿日用品有限责任公司以每平方米10元的租金入驻,仅用2个月就完成厂区装修并投产。
服务保障: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为吸引优质企业入驻,蓝田经济开发区推出“一篮子”投资保障。包括爱企管家智慧平台、零工服务中心等专业服务载体,以及“一个片区一个项目服务专班”、全周期服务等“妈妈式”服务品质。同时,开发区还建立了厂房信息数据库,共摸排出14万平方米富余厂房,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招商推介会,牵线搭桥对接供需两端。
成效与展望
2020年,蓝田经济开发区共完成14个“腾笼换鸟”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以“零增地”实现15亿元以上的年产值效益。未来,开发区将重点发展高端食品饮料、精密装备制造、新型消费电子等产业,以及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文化、生产性服务等配套产业,打造完善的数字经济产业链和产业生态。
蓝田经济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实践,为其他老工业基地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工业数字化转型和“腾笼换鸟”策略的实施,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为辖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