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古城的文化遗产价值:保护、传承与创新
琅琊古城的文化遗产价值:保护、传承与创新
琅琊古城,这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自春秋时期便是齐国大邑,秦朝设琅琊郡,汉代称临沂县,历经沧桑巨变。作为《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出土之地,这里孕育了荀子、王羲之、颜真卿等历史文化名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承。
文化遗产保护:筑牢安全守护防线
近年来,琅琊区以保护工作为基石,创新工作为引领,奏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三部曲”。深入开展第四次文物资源普查,建立琅琊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档案库。申报实施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安防、无梁殿保护修缮、无梁殿防雷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项目,争取上级补助资金784万元,让文化遗产有序传承。科技赋能文物保护,采集保存260余块摩崖石刻及碑刻数字化信息,建立完整的原始数据档案库,安装文物数字化监控系统,实现征迁区域和野外文物保护管理“全过程、全天候”。
文化旅游发展:创新传承焕发新生
琅琊古城以“七梦”“七寻”为主题,布局七大梦幻场景和七大精彩玩法,带领游客穿越时空长廊,在美轮美奂的意境中一睹1000年琅琊变迁。在秘境中身着古装,与琅琊名士在山水、古城之中相逢,品味最隐秘悠然的琅琊风景与文化沉淀;衣着华服奔赴《戏之宴》,与琅琊王在琅琊王阁里看往事浮沉,体会故地重游的浪漫;行走在沂河之畔的市井小道,在美食带来的幸福感中步步体会人文与商贸的繁华与热闹……
文化传承与创新: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琅琊文化通过多种形式的创新传播,如《琅琊榜》等影视作品、数字化展厅、非遗体验等,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同时,建立了多个文化研究平台和学术机构,推动琅琊文化的系统性研究。例如,搭建“一本书、一幅画、一个故事”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模式。“一本书”,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收集提炼辖区特色文化、文物、非遗项目等资源,结合全域文物普查最新成果,编印《琅琊区历史文化遗产名录》《一本琅琊》《琅琊诗词》等地方文化书籍;“一幅画”,持续做优“画意琅琊”文创品牌,开发书灯、丝巾、文具套装、旅行套装等系列文创产品20余种;“一个故事”,拍摄非遗传承、文物保护、特色文化推广主题短视频20余部,累计播放量超300万,开展跟我学非遗、古城研学、城门挂春联、诗词里的琅琊、琅琊文化杯硬笔书法大赛、阳明文化周等30余场历史文化传承推广活动,多方位讲好琅琊文化故事。
社会影响与经济效益:文旅融合带动发展
2024年春节期间,琅琊古城人气爆棚。截止到正月初五晚,琅琊古城客流量超15万,日均接待游客高达三万余人,其中外地游客占比高达40%。《国秀·琅琊》预订火爆全网、好评如潮,演出每天6场,每场2600座座无虚席,《只此琅琊》演出贯穿全天……
琅琊古城的火爆出圈,无疑是“内外兼修”的水到渠成,让人们看到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诗”和“远方”。只有立足自身的特色优势,打造出与当地历史底蕴、人文气质匹配度更高的特色项目,通过媒体宣推形成IP,才能彰显文化影响力、增强旅游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