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乾隆南巡赐名:阳春面的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乾隆南巡赐名:阳春面的文化传承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8%B3%E6%98%A5%E9%9D%A2/1546896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9613478176263195
3.
https://www.pchouse.com.cn/baike/shenghuo/2120/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9%BE%E9%9A%86%E5%B8%9D%E5%8D%97%E5%B7%A1/5559812
5.
https://www.sohu.com/a/213486417_405428
6.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6cd19b80102z5q1.html
7.
https://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zt/digitalexhi/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D%E6%98%A5%E9%BA%B5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9%BE%E9%9A%86%E5%B8%9D%E5%8D%97%E5%B7%A1
10.
http://k.sina.cn/article_6440855863_17fe7a937001004c73.html?from=food
11.
http://www.lswtyj.com/OA/pdfdow.aspx?Type=HTML&Sid=012559

阳春面,这道源自江南的传统美食,不仅以其清汤爽滑、味道清淡而闻名,更承载着一段段动人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承。相传,乾隆皇帝在南巡途中,偶然品尝到这碗简单却美味的面条,便为其赐名“阳春面”,寓意淮安向朝廷交税如同春天万物生长一样,生机勃勃。从此,这道普通的面条便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也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01

乾隆南巡:一段历史佳话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为了奉年届六旬的皇太后南下游赏,乾隆皇帝仿效圣祖康熙皇帝的南巡旧例,从北京出发,经德州,过运河,渡黄河,然后乘御舟沿运河南下,从瓜洲渡长江,经镇江、无锡、苏州、嘉兴、杭州而达绍兴,最后从绍兴回銮。全程五千八百余里,历时一百一十二天。一路上,爱写诗的乾隆皇帝总共写了五百二十余首御制诗,并从中选出十二首,本着“以御制诗意为图”的原则,令宫廷画师徐扬依前后次序分卷描绘。图卷以中国画的写实手法,将诗、书、画三者结合起来,描绘了乾隆南巡期间省方问俗、察吏安民、视察河工、检阅师旅、祭祀禹庙和游览湖山名胜的情景。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三月,乾隆皇帝再次南巡至淮安。一日,他避开文武百官,带着汪廷珍在城内四处闲逛。行至一处热闹的街市,乾隆被一家简陋却香气四溢的面摊吸引。他走进面摊,坐在一张简陋的木桌旁,要了一碗面条。

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端了上来。面条根根利落爽滑,淡酱色的面汤清澈见底,汤面上浮着大大小小的金色油花和翠绿色的碎蒜花,阵阵香味扑鼻而来。乾隆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顿时被这简单却美味的面条所征服。他连吃了两碗,意犹未尽。

“这面叫什么名字?”乾隆问道。

“回禀皇上,这面还没有名字。”摊主答道。

乾隆沉思片刻,说道:“淮安是漕运要地,每年上交朝廷税收很多,贡献很大。现在正是阳春三月,这面就叫‘阳春面’吧,寓意淮安向朝廷交税如同春天万物生长一样,生机勃勃。”

02

阳春面:江南饮食文化的瑰宝

阳春面,又称光面或清汤面,是江南地区著名的传统面食小吃。它以其汤清味鲜、清淡爽口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是高邮、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扬州、淮安等地的一大特色。其中,上海阳春面、高邮酱油面(又称高邮阳春面)、扬州阳春面等更是闻名遐迩。

阳春面的制作工艺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江南饮食文化的精髓。面条要选用优质的小麦粉,经过反复揉搓和擀制,才能保证其筋道爽滑的口感。面汤则需要用猪骨或鸡骨慢慢熬制,才能熬出浓郁的鲜味。葱油是阳春面的灵魂,要用紫皮洋葱慢慢炸制,才能炸出浓郁的香气。最后,将煮熟的面条捞出,放入调好味的碗中,再淋上一勺葱油,撒上葱花,一碗美味的阳春面就完成了。

阳春面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江南地区的历史记忆和人文情怀,是江南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江南地区,阳春面不仅是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出现在街头巷尾的小摊上,也出现在高档餐厅的餐桌上;它出现在普通百姓的餐桌上,也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文中。阳春面见证了江南地区的繁华与变迁,也承载着江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03

从阳春面到阳春汤饺:美食文化的演变

阳春面的制作工艺和风味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和发展。在台湾,传统的阳春面会加入些许葱花和猪肉。但在1980年左右,猪肉价格飙涨,现今的阳春面多以小白菜或豆芽菜来代替猪肉,或改用肉臊。有些人喜欢吃阳春面加卤蛋,不过需另加人民币1元或以上。

另一种演变是阳春汤饺。这种美食将饺子代替了面条,再加上虾米皮,成为一道别具特色的美食。阳春汤饺不仅保留了阳春面的清淡爽口,更增添了饺子的鲜美和虾米的鲜香,成为一道广受欢迎的美食。

阳春面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从最初的简单面条,到如今的多种风味和制作工艺,阳春面见证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04

结语

阳春面的故事,是一段关于美食、文化和历史的故事。它见证了乾隆皇帝的南巡,承载着江南地区的文化记忆,也反映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天,当我们品尝一碗阳春面时,不仅是在享受美食,更是在品味一段段动人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