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元宵节猜灯谜:古诗词里的智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元宵节猜灯谜:古诗词里的智慧

引用
知乎
9
来源
1.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3694998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83%E5%AE%B5%E7%AF%80%E7%87%88%E8%AC%8E/2562956
3.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2/21/c_129487528.htm
4.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1166548
5.
https://www.sohu.com/a/224651074_469537
6.
https://gansu.gansudaily.com.cn/system/2024/02/22/030958643.shtml
7.
https://www.chinanews.com.cn/hwjy/2011/02-17/2851171.shtml
8.
https://www.edu.cn/html/e/yuanxiaojie/
9.
http://www.wenming.cn/fwms/wmdjr_fwms/201202/t20120205_487677_3.shtml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有观灯、猜谜的习俗。在古代,文人墨客们常常将灯谜融入诗词创作中,留下了许多精妙绝伦的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藏在古诗词里的灯谜,感受古人智慧的结晶。

01

古诗词中的灯谜

李峤的《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的谜底是“风”。诗人通过描绘风的四种不同形态,展现了风的无形力量。秋风能吹落树叶,春风能催开花朵,江面上能掀起波浪,竹林中能让竹子倾斜。这种从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谜底的手法,体现了古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杜牧的《鹭鸶》

霜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这首诗的谜底是“鹭鸶”。诗人通过描绘鹭鸶的外形和动作,巧妙地将谜底隐藏在诗句中。鹭鸶的羽毛洁白如霜雪,嘴呈青玉色,常在溪边捕食鱼儿。受到惊吓时,它们会飞向远方的青山,留下一树梨花般的羽毛在晚风中飘落。这种生动的描写,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文学功底。

苏轼的《橄榄》

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
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

这首诗的谜底是“橄榄”。苏轼通过描绘橄榄的味觉体验,写出了人生的哲理。橄榄初尝时苦涩,但回味时却甘甜无比,正如人生经历中的苦难与甘美并存。这种将生活感悟融入灯谜的方式,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豁达。

王安石的《门》

倚阑干柬君去也,霎时间红日西沉。
灯闪闪人儿不见,闷悠悠少个知心。

这首诗的谜底是“门”。每一句都暗含“门”字:阑干的“柬”字去掉是门,时间的“日”字去掉是门,闪闪的“人”字去掉是门,闷字的“心”字去掉也是门。这种文字游戏式的灯谜,展现了古人的语言游戏能力。

于谦的《石灰》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的谜底是“石灰”。于谦通过描绘石灰的制作过程,表达了自己高尚的品格和家国情怀。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这种借物喻人的手法,展现了古人的精神追求。

伯畴的《有好酒卖》

一轮明月挂半天,淑女才子并蒂莲,
碧波池畔酉时会,细读诗书不用言。

这首诗的谜底是“有好酒卖”。每句诗对应一个字:明月挂半天是“有”,淑女才子并蒂是“好”,池畔酉时会是“酒”,细读诗书不用言是“卖”。这种逐句解析的灯谜,展现了古人的巧思和文字游戏能力。

郑板桥的《铜壶》

口小腹大鼻耳高,烈火烧身称英豪。
量小岂能容大物,二三寸水起波涛。

这首诗的谜底是“铜壶”。郑板桥将铜壶拟人化,通过描绘其外形和功能,展现了古人的生活智慧。铜壶口小腹大,烧水时会发出波涛般的响声,这种生动的描写让人印象深刻。

曹雪芹的《爆竹》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这首诗的谜底是“爆竹”。古人认为爆竹能驱妖魔、辟凶邪。爆竹是在卷束的丝织品中加入火药制成,故“束帛”本指爆竹。这种将民俗信仰融入灯谜的方式,展现了古人的文化传统。

曹雪芹的《风筝》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这首诗的谜底是“风筝”。春季多有东风,最适宜放风筝。游丝原本指的是飘在空中的飞丝,在这首诗中指的是拉住风筝的线。这种将季节特征融入灯谜的方式,展现了古人的生活观察。

苏东坡的《影子》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

这首诗的谜底是“影子”。作为诗词名家,苏东坡写的灯谜自然不俗。影子的特点是重重叠叠,无法清扫,太阳下山后会被月亮重新投射出来。这种将自然现象融入灯谜的方式,展现了古人的智慧。

02

灯谜的设计思路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古诗词中的灯谜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设计思路:

  1. 自然现象类:通过描绘自然现象或季节特征来设置谜底,如李峤的《风》、苏东坡的《影子》。

  2. 动植物类:通过描绘动植物的外形或习性来设置谜底,如杜牧的《鹭鸶》、皮日休的《螃蟹》。

  3. 生活用品类:通过描绘日常用品的特征或功能来设置谜底,如郑板桥的《铜壶》、刘基的《筷子》。

  4. 文化意象类:通过描绘文化符号或历史典故来设置谜底,如曹雪芹的《爆竹》、伯畴的《有好酒卖》。

  5. 文字游戏类:通过文字拆解或重组来设置谜底,如王安石的《门》、伯畴的《有好酒卖》。

03

灯谜的解谜方法

解谜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观察法:仔细观察诗句中描绘的特征,如形状、颜色、动作等,这些往往是解谜的关键线索。

  2. 联想法:将诗句中的意象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联想,寻找相似之处。

  3. 拆字法:对于文字游戏类的灯谜,可以尝试将诗句中的字词进行拆解或重组。

  4. 文化背景法:结合古代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典故,寻找可能的谜底。

  5. 排除法:通过排除明显不符合的选项,缩小解谜范围。

04

互动环节:挑战古诗词灯谜

最后,让我们来挑战一下古诗词中的灯谜吧!以下是一些精选的灯谜,看看你能否猜出答案:

  1. 白居易的《竹》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2. 郑谷的《荷叶》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3. 刘基的《筷子》

    一对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
    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留侯一借间。

  4. 皮日休的《螃蟹》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5. 杜甫的《萤火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6. 曹雪芹的《砚台》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
    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7. 曹雪芹的《算盘》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通。

  8. 苏东坡的《影子》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

答案揭晓:

  1. 荷叶
  2. 筷子
  3. 螃蟹
  4. 萤火虫
  5. 砚台
  6. 算盘
  7. 影子

通过这些古诗词中的灯谜,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素养,还能体会到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在这个元宵节,不妨和家人朋友一起挑战这些灯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