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感受历史的魅力
打卡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感受历史的魅力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永平路1号楼,与汕头开埠的见证物潮海关钟楼隔街对望,该陈列馆坐西南向东北,为三层的欧陆式建筑。其首层被定位为多功能展示厅,收集了名家字画,并集中展示新汕头风采。二楼展厅迄今为止已收藏了由市民、社会热心人士捐赠的百多件文物,其中不乏精品。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是该市一张文化名片,浓缩展示了1860年1月1日汕头开埠以来的发展,在陈列布置上反映了汕头开埠的历史脉络、开埠的意义,以及开埠带来的繁荣气象。
开埠文化的见证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是一座三层的欧陆式建筑,静静地矗立于老汕头埠街区。大楼始建于1907年,原为日本台湾银行汕头支行,见证了汕头开埠的历程。2010年,金平区政府将其改造为开埠文化陈列馆,成为展示汕头150多年发展历程的重要窗口。
走进陈列馆,首层的多功能展示厅映入眼帘。进门处是一幅巨大的开埠文化壁画,高4.8米,宽4.2米,以素描形式展现了汕头开埠15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壁画上,“汕头埠”三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辉煌历史。
南澳I号:穿越时空的瓷器
二楼展厅是陈列馆的核心展区,这里收藏了1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南澳I号沉船瓷器。这艘明朝万历年间沉没的商船,2007年在广东汕头南澳县附近海域被发现,船上载有大量瓷器,主要来自漳州平和窑和景德镇,横跨宋、元、明三个朝代,估计有万件以上。
这些瓷器种类繁多,包括青花瓷大盘、碗、钵、杯、罐、瓶等。其中,数量最多的青花大盘直径在30厘米左右,内壁绘有麒麟、牡丹、仕女、书生与花草等精美图案。这些瓷器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精湛技艺,也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小公园:历史与文化的交汇
走出陈列馆,步行几分钟就来到了汕头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这里是汕头开埠区的核心地标,以1934年建成的中山纪念亭为中心,拥有全国最大的骑楼群和独特的放射状路网结构。
小公园中山纪念亭见证了汕头的百年沧桑。亭子始建于1934年,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三莅汕头而建。亭子曾经历三次修建,现存的亭子是在2016年按照原貌修复的,使用了千年不腐的缅甸柚木,采用中国传统榫卯工艺,整个搭建过程不用一颗钉子。
环绕中山纪念亭的是独具特色的骑楼建筑群。这些骑楼融合了中西建筑艺术精华,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又吸收了西方建筑的风格。骑楼街道以小公园亭为中心,呈放射状延伸,这种布局在国内城市中并不多见。
潮汕文化的魅力
漫步在小公园的骑楼街道上,仿佛穿越回了百年前的汕头埠。这里不仅是市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更是海外游子寄托思乡情感的地方。潮汕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潮汕文化是中原文化与海外文化融合的产物,以海洋文化为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潮汕文化包括潮剧、潮州音乐、潮汕工艺、潮汕民居等,其中潮汕菜更是被誉为“国际上最好的中华料理”。
潮汕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于世。"潮汕厝,皇宫起",潮汕民居融合了闽南建筑风格和西洋建筑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貌。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百凤朝阳、百鸟朝凰、五间过等建筑形式,展现了潮汕工匠的精湛技艺。
潮汕工夫茶是潮汕文化的另一张名片。潮汕人爱茶,讲究茶道,一套完整的工夫茶艺流程体现了潮汕人对生活的精致追求。潮汕工夫茶以其独特的冲泡技艺和品饮方式,被誉为"中国茶道的活化石"。
北有秧歌,南有英歌。潮汕英歌舞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被誉为"中华战舞"。它融合了武术、舞蹈和戏曲元素,展现了潮汕人的豪迈与激情。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不仅是展示历史的窗口,更是感受潮汕文化魅力的绝佳去处。在这里,你可以触摸到汕头开埠以来的沧桑巨变,领略到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南澳I号沉船瓷器的精美绝伦,还是小公园骑楼建筑的中西合璧,亦或是潮汕工夫茶的精致典雅,都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