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2500亿投资布局新能源,技术创新引领绿色转型
国家能源集团:2500亿投资布局新能源,技术创新引领绿色转型
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以超25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吹响了新能源发展新阶段的号角。这一投资规模较去年同比增长超10%,不仅展现了该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大布局,更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大项目引领,新能源布局全面提速
在国家能源集团的新能源版图中,一批重大项目的进展尤为引人注目。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项目于10月8日正式开工,预计总投资高达1700亿元,一期工程计划在2027年底建成投产。这一项目不仅是国家能源集团在“沙戈荒”地区的重要布局,更是我国推进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光基地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青海公司玛尔挡水电站3号机组成功通过72小时试运行,水电装机规模正式迈入2000万千瓦大关,达到了2031万千瓦。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在水电资源开发方面的技术实力,更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重要支撑。
技术创新,打造能源转型新引擎
在技术创新方面,国家能源集团更是硕果累累。其“煤直接液化制备航天煤油成套工艺”和“630兆瓦燃煤机组掺氨发电技术”成功入选2024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展现了央企在能源科技创新领域的引领作用。
“煤直接液化制备航天煤油成套工艺”以煤炭为原料,通过直接液化技术制备高热值液体火箭推进剂,产品在比冲性能、冷却特性、流阻性能、燃烧特性等方面与石油基航天煤油一致,有效摆脱了我国航天领域长期以来对传统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基于该成果制备的煤基航天煤油于2024年11月作为主燃料成功应用于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对于保障我国航天煤油燃料来源多样化具有重要意义。
“630兆瓦燃煤机组掺氨发电技术”则为燃煤机组源头减碳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该技术实现了多个负荷工况下的掺氨燃烧平稳运行,以一台600兆瓦等级燃煤机组为例,按年运行小时4000小时、满负荷工况下10%掺氨比例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3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527.3吨,减少粉尘排放50117吨,环保降碳效果显著。
政策支持,为新能源发展注入新动能
国家能源集团的新能源发展也得到了政策的有力支持。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根据通知要求,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将全面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价格。同时,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对纳入机制的电量进行差价结算,确保新能源项目的合理收益。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国家能源集团等新能源企业提供了更加稳定的发展预期和市场环境。
展望未来,国家能源集团将继续发挥央企主力军作用,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重大项目为依托,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出更大贡献。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一个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加速构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