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于令仪式宽厚:当代社会需要更多这样的温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于令仪式宽厚:当代社会需要更多这样的温暖

引用
人民网
9
来源
1.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314/c107503-20783261.html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308653
3.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24-07/15/content_26080732.htm
4.
http://www.rmlt.com.cn/2021/0913/624880.shtml
5.
http://www.kepu.gov.cn/education/2022-11/19/content_1745361.html
6.
https://www.chinafolklore.org/web/index.php?Page=8&NewsID=2857
7.
https://www.jscnnet.com/yz/QYXX/LBHD/201912/t20191201_6425994.shtml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E%8A%E5%AD%90
9.
http://www.historychina.net/wszl/xlxh/2005-04-05/29212.shtml

“你平时表现不错,为何要行窃呢?”面对深夜闯入家中的小偷,北宋商人于令仪没有责罚,而是以一句温和的询问开启了这段流传千古的故事。这个发生在千年前的《于令仪赠盗》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光辉,更在当代社会中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01

从古至今的宽容之美

故事中的主角于令仪,面对邻居家的孩子因贫困而行窃,不仅没有责罚,反而给予理解和帮助。他不仅给了小偷所需的钱财,还考虑到对方的处境,让其天亮后再取走,以免引起怀疑。这种宽厚之心,不仅改变了小偷的命运,也温暖了整个乡里。

这种宽容与理解的精神,正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将心比心的同理心,不仅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02

当代社会的疏离与渴望

然而,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越来越疏离。社会学家将当代社会称为“无缘社会”,即随着网络时代而产生的人际关系疏离,传统意义上的地缘、学缘、业缘、职缘、社缘等社会关系都在日渐弱化和解体。

当代青年的社会交往需求表现为社交微需求与人际低欲望。人们在生活和工作繁琐的重负下趋于“低欲望”,对社交日渐迷茫,感到惶惑,尤其是一些青年人更习惯用低欲望、无为、颓废、躺平、佛系描述内在低动机状态。低成就动机,因而躺平;低权力动机,因此互不干涉,彼此清静;低社交动机,因而建构边界。

这种疏离感不仅体现在社交层面,更影响着我们对宽容与理解的感知。在这样的背景下,于令仪的故事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即使在人际关系看似冷漠的今天,一颗宽容的心依然能够温暖人心,改变命运。

03

宽容的真谛:理解而非纵容

然而,宽容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纵容。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所说,宽容是一种积极而正确的态度,是基于了解且尊重他人自由和权利而获得。真正的宽容,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予他人理解和帮助。

在家庭中,父母宽容孩子,不是溺爱的纵容,更不是突破底线的包庇,而是建立规则,并且温柔而持久地执行。父母要教育孩子宽容对待他人,不斤斤计较。同时,还要告诉孩子,宽容不是怯弱或逃避。面对践踏尊严、侵犯权利的行为,要勇敢回击,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确立底线和原则、分清大事和小节,是宽容的前提。

04

实践宽容:从我做起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实践这种宽容与理解呢?

  1. 控制情绪,理性沟通:遇到分歧时,不要像小孩子一样任性发脾气。比如在职场中,对同事的方案有不同看法,若直接发火指责,场面会很难看且不利于后续合作。而能先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去沟通,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既有助于解决问题,又能让彼此的关系维持在比较体面的状态。

  2. 换位思考,理解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和经历,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选择。当我们遇到不理解或不满的行为时,不妨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种同理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也能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宽广。

  3. 保持适当距离:即便是亲密的朋友、亲人,也需要有一定的个人空间。太过于紧密、没有边界感的相处容易让人产生压力,引发反感。比如朋友有自己的爱好,不要总是强行拉着对方陪自己做别的事,尊重对方独处或者按自己意愿活动的时间,把握好距离,让关系在合适的尺度内维持体面。

  4. 学会道歉,勇于承担责任:当我们犯错时,要有勇气承认并道歉。这种态度不仅能帮助我们赢得他人的尊重,也能让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更加游刃有余。

  5. 关注细节,表达重视:在与他人交往中,注意一些小细节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记住对方的生日、纪念日,或者对方提到的一些小愿望,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惊喜。这种用心能让对方感受到被重视,从而加深彼此的关系。

  6. 培养同理心: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包容和接纳他们。包容人是一种美德,它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减少冲突和矛盾,同时也能让自己更加成熟和理智。

  7. 建立边界感:在亲密关系中,保持适当的边界感非常重要。这不仅包括尊重他人的边界,也包括维护自己的边界。当对方试图逾越边界时,要学会说“不”,并坚定地维护自己的立场。

  8. 学会宽恕:宽恕不是纵容,而是选择放下。当我们学会宽恕他人时,也是在解放自己。宽恕让我们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让心灵得到真正的自由。

05

宽容的力量:改变世界的力量

宽容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能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正如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所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宽容与理解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当我们选择宽容时,我们不仅在帮助他人,也在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温暖身边的人。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那个改变世界的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