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局的枪声》背后是红色潜伏特工们的磨难与酸楚
《保密局的枪声》背后是红色潜伏特工们的磨难与酸楚
1979年上映的谍战电影《保密局的枪声》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不仅与日本著名电影《追捕》打成平手,更成为当时社会热议的话题。然而,这部电影的成功背后,是一群红色地下工作者在文革期间所经历的磨难与酸楚。
新版谍战剧的样版一一《保密局的枪声》
197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黑白谍战故事片《保密局的枪声》,轰轰烈烈在全国各地公开上映了,首映与复轮的时间长达几个月,据统计观众人次达到六个亿!与上年上映的日本著名电影《追捕》打了个平手!这个映出成绩,在中国电影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也是文革刚刚结束后,映出成绩与影响力最大的一影片。
同时,也正是由于这部影片非常突出的映出成绩和影响力,而成为一个效应式的样板,各个制片厂随后纷纷效仿拍摄谍战故事片。但是,照猫画虎,后来的许多谍战故事片并没有什么新创意,只不过是将这部影片进行了模仿,很多内容都是大同小异般的雷同。
因而当时社会上对于一窝蜂似的拍摄谍战故事片,而且大都雷同的现象进行了嘲讽,包括漫画讥讽。其意为:凡我党地下工作者便是西装革履的美男帅哥,美女陪伴、豪华酒店舞厅酒吧转,好吃好喝,潇洒、浪漫、帅气!然而,真正的历史史实上的红色地下工作者的生活实际上远非如此!而电影《保密局的枪声》创作的背后,则是一群红色特工们所经历的磨难与酸楚!
影片创作前,许多“刘啸臣”在被以“反革命”的身份关押着。红色特工,是特殊环境下的一个特殊群体。影片之所以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其生动真实地体现生活与反映生活,而其前提是来源于生活与体验生活。这就包括剧组的创作人员去走访当年的红色特工们,而恰恰此时,他们所走访的红色特工们大都正在被以"反革命”的身份关押着。因为在文革期间,许多红色特工都被打成了“叛徒"、“特务”、"反革命"。
女主角向梅说:“**文革期间,受苦最最多的是这些被打成`反革命'的红色特工,他们满嘴是牙也说不清!因为小造反派们不知道那段历史的特质。”比如他们(指造反派)拿出某某自己承认是反革命的证明,来借此审查询问他的下线,那么他的下线特工就说不清了:你的领导承认自己是反革命,那你说你是什么人?**这样的事情往往一联就连一串!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关露便是如此。她是优秀的著名红色特工,贡献大,但曾因受特工时的上线潘汉年问题一案之牵连而两次入狱,长达10年之久(1980年,因患脑血栓症,全身瘫痪,失去工作能力。1982年12月5日,关露在成功昭雪并完成了回忆录后,服安眠药自杀了)。
再如,深入敌人心脏卧底的红色特工,当敌人命令你去枪毙一个已经暴露身份而被捕判刑的同志时,甚至是你来不及请示上线领导时,你能说不去吗?不去,那你自己也就暴露了,会给党造成的损失更大!而特殊的严酷环境下,这又要求你不能有一点闪失与疏忽!这就是红色地下特工的特质。
向梅说:“我听说过几个文革中遭受酷刑虐待的,有的脚后筋都被打断了!”
听说要拍反映他们那段斗争生活的谍战故事片,受监禁的当年特工们都是先哭,导演常彦等说:当年走访他们的时候,他们有些人依然还在被监禁中,这个谈完走了,那个又进来接着谈。两人前后脚都不能见面,因为都在被监视之中。而这些人当听说要拍摄一部反映他们那段地下工作的斗争生活时,都情绪激动得先是哭,然后再谈问题!感觉是太憋屈了,感觉终于有人、有作品、有电影在替他们说话了,有盼头了!有获得平反重生的希望和机会了!
常彦导演说,在《保密局的枪声》全国公映的第四天,《人民日报》上我党为这些在白区工作的红色特工们都给平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