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红线下的InVEST模型应用指南
生态保护红线下的InVEST模型应用指南
InVEST模型简介
InVEST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开发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工具。该模型通过模拟不同土地覆被情景下生态服务系统物质量和价值量的变化,为决策者权衡人类活动的效益和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InVEST模型的主要功能包括: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评估产水、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碳固存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空间规划支持:通过空间化分析,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提供科学依据。
政策制定辅助:评估不同政策方案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支持环境管理和决策。
生态保护红线政策背景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目前,生态保护红线主要遵循以下管理原则:
禁止开发区域要求: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严格管控人为活动: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
有限人为活动允许: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允许零星的原住民生产生活设施修缮、战略性能源资源勘查、自然资源监测、科学研究观测、适度参观旅游等有限人为活动。
InVEST模型在生态保护红线中的应用
InVEST模型通过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应用步骤如下:
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土地利用/覆被、土壤、气候、水文等基础数据,使用ArcGIS等工具进行数据预处理。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运用InVEST模型评估产水、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空间分析与制图:将评估结果进行空间化分析,生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布图。
红线划定与优化:基于评估结果,识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热点区域,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
政策制定与实施:为生态保护红线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实际应用案例
以南方山地丘陵区生态保护红线优化为例,研究者采用InVEST模型和MCR模型,对区域内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通过分析产水、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识别出关键生态功能区。在此基础上,优化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方案,为区域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结与展望
InVEST模型在生态保护红线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
科学性: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提供定量分析结果。
空间化: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化分析,直观展示结果。
灵活性:可应用于不同尺度和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然而,InVEST模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数据需求量大、参数设置复杂等。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数据的积累,InVEST模型将在生态保护红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