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A出口公司骗税案大揭秘:8039万退税款如何被“买单配票”手法骗取?
厦门A出口公司骗税案大揭秘:8039万退税款如何被“买单配票”手法骗取?
近日,一起涉案金额高达2956.69万元的出口骗税案件在厦门告破。这起案件中,厦门某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通过“买单配票”、签订虚假合同等手段虚构出口业务,最终被税务、公安等部门联合查处。主犯邱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蔡某某被判处5年,同时追缴骗取出口退税2956.69万元,并处以5913.38万元罚款。
“买单配票”:骗税手法揭秘
这起案件中,涉案企业采取了典型的“买单配票”手法。具体操作如下:
购买出口信息:企业向他人购买无法申请退税或不需要退税的出口货物信息。
制作虚假合同:根据购得的出口信息,制作虚假的购销合同。
虚开发票匹配:通过虚开进项增值税专用发票,与报关单信息相匹配。
申报退税:利用虚假的出口业务信息,向税务机关申报出口退税。
这种手法之所以能得逞,主要是因为企业利用了出口退税政策中的漏洞,通过伪造完整的出口业务链条,制造出符合退税条件的假象。
联合调查:多部门协作锁定证据
这起案件的成功告破,得益于税务、公安、人民银行等部门的联合行动。调查过程中,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了强大的执法合力。
资金流核查:通过分析企业资金流向,发现异常的资金回流现象,为案件突破提供了重要线索。
上下游企业调查:对涉案企业的上游供货商和下游客户进行全面调查,核实业务真实性。
跨区域协作:涉及多个地区的业务往来,需要各地执法部门的紧密配合。
技术侦查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比对,提高了办案效率。
判决结果:重拳打击骗税犯罪
2023年9月,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案件作出判决:
- 追缴骗取出口退税2956.69万元
- 罚款5913.38万元
- 主犯邱某某被判有期徒刑12年
- 蔡某某被判5年
这一判决结果体现了国家对出口骗税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也警示其他企业必须合法经营,切勿触碰法律红线。
防范措施:构建严密监管体系
针对这起案件暴露的问题,相关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防范:
加强出口单证审核:严格审查出口报关单、货运提单等关键单证的真实性。
监控资金流向:建立完善的资金监控机制,识别非法外汇操作。
跨部门信息共享:税务、公安、海关等部门应加强信息交流,形成监管合力。
提升数据分析能力: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对异常交易的预警能力。
加大处罚力度:对骗税行为保持高压态势,提高违法成本。
这起案件的成功查处,不仅挽回了国家税款损失,更向全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任何企图通过非法手段骗取出口退税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惩处。企业应当树立合法经营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